最近买了很多书来看,每本书都被誉为某段时间的畅销书榜首,昨天同事来找我借书,顺便讨论看书的收获,他提了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看完书就只是看个热闹,并不能很好的描述作者想表达的观点,也无法提炼自己的观点?
以前我也有这样的感觉,看了一本书,过段时间别人问我时,我只能描述出书的内容,并不能表达出自己的观点,书籍本身并没有给我带来任何感悟,虽然我曾因为书中的感人而哭,因为诙谐而笑,也因为看到一些精美的句子而感叹喜欢。可是,我还是不能很好的提炼出作者和我自己看后的观点。很多时候,不是因为我们的能力不行,而是因为我们没找到正确的方法,想要读好一本书要做到以下几点。
1、选择良好的读书环境
记得以前看到样的描写,在阳光明媚的午后,泡一杯清茗,搬好椅子,拿上一本心仪的书籍,这样慵懒的过一个完美的下午。这样的情景,光是想着都能让人觉得惬意,在这样的环境下,不仅能够让你专注于读书,更能让你体会书籍带来乐趣;反观现在很多人的读书环境,嘈杂的车厢、拥挤的地铁,鼎沸的人群,根本无法专注于书本的世界;所以,选择良好的读书环境是开始一本新书的重要前提。
2、明确读书的目的
读书为了什么?很多人每天手拿一本书,坐火车时我总能看到看书的人,甚至地铁里也很多人拿着手机看电子书;可是,他们读书的真正目的是什么?是消磨时间;因为旅途的寂寞和堵车的烦闷,他们在手边随便拿一本书,借此来打发无聊的时光;读一本书,要抱着学习知识,读懂书的目的,如果单纯的为了消磨时间,根本看不到书中的内在,更无法看到书中的“颜如玉”和“黄金屋”。
3、选择适合的书籍
我以前总是自称个人爱好是看书,可是我看的书大多是网络小说,不能说网络小说不好,很多写的好的小说都有很细致的人物描写,景物描写和心理描写等,但是网络小说有一个弊端,就是大多小说都是详细的叙事,没有明确的个人观点,像很多穿越小说都是架空的,连历史情况都是虚构的,这样的书籍只适合打发时间,并不适合提升个人修养;有些人明明对历史不敢兴趣,非要拿一本《史记》,最后书本起到的作用也仅仅是睡着时的遮光板;合适的书籍如同和煦的阳光,为你打开新世界的大门。
4、看书速度不宜过快
很多人都说我看东西太慢?其实我以前读书很快,后来我慢慢发现,看小说时书中前文铺垫好的东西我在后文看到却感觉很陌生,很多时候要翻到书的前几页去找铺垫的内容;这让我明白,看书的速度并不能代表什么,书籍就像茶,要细细的品,牛饮的方式根本不能尝出茶的味道;以前看西游记时,每次看到猪八戒吃人参果那集都捧腹大笑,一口下肚,连果子的味道都还没尝出来;后来看书时发现自己也有这个毛病,看的太快,囫囵吞枣,连内容都记不住怎么能体会到书中的道理。
5、读不懂的书就多读几遍
所谓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读书上百遍,书意自然领会;书中的内容只有熟读此书才能真正领会;作者写书时也不能保证一气呵成,总是要一段时间,所以写书时的带着的情绪肯定是不同的,而我们每读一次书所看到的情景和感悟也就不同,多看几遍也许就能看到作者隐晦想表达的内容;看的越多,越能复述书中的内容,自然能体会到书中所表达的观点,这样就能慢慢积攒自己的观点,形成一个体系。
6、看书多思考,带着问题读书
看书不能提炼自己的观点,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不会思考,囫囵的读了一本书,从头看到尾,只看到书中的文字和句子,可是却不去思考作者为什么要这样描述;上初中时,语文课最经常提出的问题就是,本课或本段的中心思想是什么?此段景物描写、心理描写等的目的.......现在我依然记得标准答案,景物心理等描写为了烘托氛围,进一步体现作者的心情。我们越来越大,读书的能力反倒不如从前了,不会带着问题读书,也不愿意去思考文字的意义,导致无法体会作者的观点,更不能提炼出自己的观点。
读书就像品茗,要有诚意,古人尚有焚香沐浴读书,我们虽不能如此,也应做到尊重一本书,尊重作者,做一个合格的读书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