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过的是单轨还是双线人生?

刚听完北辰创始人宋超老师《聊聊自我管理》的直播分享,有种醍醐灌顶的感觉。过去自己一直陷于单线条的人生,关键节点纠结,担心做错选择。将工作看的很重,对身边在意的人投入时间精力很少。其实,我们可以活成双线条的人生,主线去做我们想做的事情,逐渐活成自己想要的模样,支线则是我们过程中不同阶段的选择,可以是一份工作,一段感情等等。

我们谈自我管理,最关键是找到自己人生内在源动力。“我想要......",而不是”我应该......"。当我们内心主动性被唤起时,我们会对人生有更多期待,做自己想要做的事情也会更有获得感,因为这是我们主动的选择。

做一件事情之前,可以练习有意识觉察自己头脑闪过的“念头”,“这是责任,我应该要做”,还是“我想要达成XX目标,这个可以帮助我实现,因此我想要做”。

好的自我管理,是将自己活成一家公司去经营,长远的眼光看待当下的一切。找到自己人生公司的愿景与使命,建立自己的人生后花园。人生支线之外,我们有自己想要一直做下去的事,能够吸引同频的人参与进来,一起共创,这才是我们真正的人生主线。

很多时候,我们感觉迷茫,感觉圈子小,其实是因为我们一直过着单线的生活。我们将工作等支线任务,作为了我们的主线,将大量时间精力投入其中,反而忽略了自己的内心。支线之外,我们要建立人生主线,挖掘优势,建立自己的人生后花园。在这里,我们完全可以自己主导,更多的去链接、更多的去摄入、更多的去创造价值,让来的人能安顿身心、恢复能量。

复盘自己过去的人生经历,毕业后除了工作外的交际圈其实很少。一年前参加北辰YES GO活动,认识了100来个有趣的灵魂。当时因为深圳疫情,本来两个半月一期的活动,从开营到毕业时间延长至五个月时间。同学们组织各种大小趴聚,自己只要有时间,就会参加。当时自己工作压力也大,Yes Go活动下的各种趴聚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场域,工作耗尽能量后,来这里跟趴趴们聊聊天,感觉能量就又回来了。

遗憾的是,因为工作调整的原因,去年11月自己选择了离开深圳,来到上海。

上海这边的生活又变成了单轨状态,公司、住所两点一线。新年前后那段时间,经常看到凌晨后的上海堵车的场面。再之后,上海疫情原因,居家办公了2个月。每个月月初、月末忙到飞起。自己也再次陷入迷茫,这样的生活真的是自己想要的吗?

在忙到怀疑人生时,好友Mily推送了聆问教练“时间捐赠”活动链接。跟Maggie Hong教练一个小时的对话,自己讲出了对于职业发展的困惑“要不要离职”。

回想当时的自己,职场中更多扮演的角色是工具人。领导安排的任务、同事需要的支持,我都会作为自己的责任,去将之完成。“我应该去做”,但是自己在工作中很难找到价值感和意义感。

但是当教练问及我自己未来5年的目标,让我开始沉浸式思考自己真正想要的场景时,再反推达成目标所需能力,自己目前工作是否可以提供这些能力成长机会。

聊完之后,还是做着原来的工作,但换了一种心态和视角,感觉现在做的事情都有价值。

工作之前,很少有生活。离开YES GO深圳活动圈后,那种缺失感一直存在。尽管上海也有几个同学,但是相聚频次并不是很多。工作过度耗能后,还是没能够找到适合的能量恢复方式。

宋超老师关于“人生后花园”的分享,打开了我人生一扇窗,让我开始思考如何构建自己的人生后花园,而不是只参与他人的后花园。作为主人,应该建立什么类型的“后花园”,去吸引更多同频的人一并加入。

正如007不出局构建了一个写作者的聚集地,吸引越来越多人一起加入写起来。正如北辰构建了一个有趣青年的活动聚集地,吸引更多有趣灵活一起共创很多有意义的活动。希望自己可以早日挖掘到自己的优势所在,构建好自己的“人生后花园”。那时,必然会邀您一起赏花喝茶,让能量在这里恢复,让价值在这里生发,让生命在这里发光!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