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7月27日星期三
今天是我实习的第二天。
今天早上买了包子和豆浆,打算明天看看别的早餐铺。我基本一直把新华社的证件挂在脖子上,会增添一些在北京的归属感吧。到了办公室,培培姐给我分配了任务,我很开心,当我打开新华社编辑系统其中的分配表时,我看到我的名字和需要编辑的内容,很兴奋,干劲十足。我是真的准备把我们这个世界新闻认认真真踏踏实实做下去了。
为了纪念,我把自己做的这条新闻记在了本子上“Brazil’s Rousseff, Lula to boycott Olympic opening ceremony “,是VO简讯,还需要找些图片。我这头”牛”开始一字不落地看完记者的稿子,并把生词查询记录,等我完全了解整个新闻,我开始进行删减。其实我还是不确定的,简讯就是删减吗?后来我主动问了培培姐,她说不是的,关键是把这件事讲清楚,不用来龙去脉,并把大概需要的结构跟我讲了。听完我完全有思路了,所以要去问。顺便提一下下午我在自学理论知识时,知道了结构是倒的金字塔状,前面是最重要的信息,读者一下获得了最关键的信息,最后是最次要的,有些读者可能就没看下去了。理论和实践结合,再配合多练习多犯错多提问多收获。
今天我把这条新闻成功做好了,是有满足感和成就感的。也感觉到一股勇气和自信面对明天的任务,因为今天比昨天又收获了很多,对编辑新闻了解的又完整了一些。在此感谢培培姐,她亲自帮我进行修改,我在旁边看着她修改的内容和方式,其实从中我能看出她的想法和她的专业素养,她会跟我一起交流商量这个地方用这个单词好不好,还有这条新闻的主旨,我为此感到平等自由,如同学朋友般。整个编辑好后,我又收获到了:培培姐帮我修改时对新闻的严谨性,我通过编辑这条新闻知道了有关巴西的东西,增加了我的见识,还有,就是把学习进行到底。
中午吃饭好回到办公室时间还早,我就休息着看那三台电视机的新闻,我才注意到原来这三个分别是半岛电视英文台Aljazeera、BBC、CNN,我百度了一下,发现这是全球三大英文24小时新闻频道,下班后我问了杨台长这个细节的意义是不是学习国外的优点,他说是的,我觉得这个真的很棒,让我感到那种有个前进的目标每天有动力去进步向前的潜力感吧。
我之后采访了我们世界新闻组的一个老师。我跟她在之前并没有交集,我主动去采访了她。许老师在这里工作了6年,她是英国伯明翰大学毕业的,大学专业是影视制作,当我问到她是否会感到枯燥,她说有时会的,但是这里有机会可以外派去分社,分社在全国各地和全世界都有设点,所以有更多的体验机会。尽管我不知道这个机会到底是怎样特别的经历,但是我能逐渐感到作为一名新闻工作者随着工作时间的延续,会慢慢得到一些体悟,而这些是我现在所不能感受到的。我现在是一个人,但我最近观察到身边的人,我总感到他们在做的新闻背后有股力量,是群众吧,传达新闻与国际信息于大众,这种使命感和责任感,当将来赋予我一个人时,想必也应了那句”一个人也要像只队伍”。我不怕孤独,想哭就哭;我怕孤独,在一瞬间失去了所有的力量。我试着再靠近新闻近一点点,实习给了我一个机会去接近去感受,趁有机会有时间,抓住机会吧,尽力地感受这一切经历。以后会怀念。
今天下午我在学习,我利用网络搜了许多新闻理论知识,做了很多笔记。我在新华社的办公室里总是有种很想进步进取的动力,身边的老师都是多年工作经验在国外学习过的,她们很耐心友好地指导,并接受我的采访和解答我的疑问,这些都是推动我去主动学习主动进步的因素之一。还有就是,要一直善良美好谦逊。当然,我想得瑟时也会拿着自己的资本满足自己的虚荣心一番,哈哈,因为这也是我的一部分。
今天下班后我跟北京居民聊上会,其实是问路,在去沃尔玛超市的路上,我一直注意着眼前的建筑和人,真的很不一样的感觉,大概是前几天在香港呆了一周的缘故,对比很明显,有太多不一样,不想举例。但有一点是一样的,香港人和北京人都很热心,每次问路询问都会认真帮忙指路。质朴的人们,公园里下棋的大爷们,历史与时光倒回的气息,这是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