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局外人》读书笔记(一)

《局外人》的作者是法国作家阿尔贝·加缪,译者张睿君,张一乔(两个版本)。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第一次接触到《局外人》是在熊逸书院《礼教吃人还吃外国人》这篇文章里。小说中主人公默尔索杀了一个阿拉伯人,在受审的过程中,法庭并不关注他怎么样杀人,关注的却是他为什么在妈妈的葬礼上没有哭,为什么葬礼完了之后第二天就跟女朋友去看喜剧还哈哈大笑。最终,当默尔索的棺材盖钉上了最后一根铜钉的时候,小说的荒诞性便达到了高潮。熊毅老师用这样的一个故事说明,不光中国有礼教吃人的传统,礼教还吃外国人呢。

当第一次读到这样荒诞的故事,我就深深的被它的情节所吸引,不由自主地想去读一读原著。当我在图书馆寻找这本书的时候,发现了两个译者张睿君和张一乔的不同译本,没来得及细看差别,不过我觉得张一乔的版本读起来更符合我的口味,翻译也不错,所以我就先以这本《异乡人》也叫做《局外人》为主来探究加缪的荒谬文学。

这本书分三个部分,第一部第二部分别是故事前半段和后半段,除此之外还有一个赵晓力的导读,题目叫做《默尔索的成年礼》。

先读了导读,算是大概知道了故事的梗概,其中有一句话是默尔索的律师问到他爱不爱他的妈妈时他的回答,“每个心智健全的人多多少少都曾盼望自己所爱的人死去。”初读这段话,我会表现的跟那位律师一样,“大惊失色”,但是不得不佩服主人公的诚实,因为他说出了一段真话,但却是触犯了人性禁忌的真话。

当然了,这样的判断肯定不是律师当时时代的人所敢下的。我是站在现代人的角度去看默尔索的这段话。其实在我看来,默尔索是活在一个礼教吃人年代的现代人,而他又正巧“不善于伪装”,“懒得解释”,“觉得没什么可说的”,最终他在一次次的事件中逐渐成熟,在快要被送到断头台之前,在他抓住神父的衣领并愤怒地表达自己的“自由”,“能控制自己的一切”的时刻,他的成人礼完成了。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