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拉康结构语言学所说的“能指链”,理解“盲人摸象”现象!
盲人摸象
拉康的能指/所指概念,直接来源就是索绪尔,索绪尔认为:
“语言可以比作一张纸:思想是正面,声音是反面。我们不可能切开正面而不同时切开反面”——《普通语言学教程》p158
索绪尔语言符号公式
能指和所指的关系是任意的,即符号具有任意性。
狗、dog、……,都是那个动物。
拉康看到这种任意性中的断裂性、不连续性和不稳定性,提出了“能指链”概念:
“能指是语言符号的听觉特性,它只在时间维度上展开,因此具有线条特征,拉康把能指的这种线条特征叫做“能指链”。
他认为这种任意性恰好也说明了人类行为(能指)和其心理含义(所指)之间并没有必然的,自主的得转换。
我们掌握的其实始终只是能指的部分,真正的所指早就躲到潜意识的复杂结构里去了。
语言就是由能指构成的一种链式的东西,能指就像项链的一个个链环。就这样,语言就形成了一个能指链。
拉康语言符号公式
能指在上面,且横线代表断裂,而大S,则代表,它有很多个S1、S2、S3、S4……是永远试图靠近,但永远也不可能达到的境界。
就好比盲人摸象,每个盲人摸到的,都只是S1……,都不是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