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底是谁发明扇子,早已无从考证。从原始时期的手摇大树叶,到竹编扇,再到有钱人家用的绢扇,以及文人墨客手里的纸扇,档次是越来越高,内涵是越来越丰富。
想起小时候,一柄竹扇一碗凉茶,这夏日的小夜晚倒也过得惬意。现在的人们更会享受了,夏天一到,空调、西瓜、葛优瘫,这扇子好像早已失去了用武之地。
扇子是中国的一种特殊文化现象 ,历来文人墨客喜欢在扇子上面题诗作画,言情托志。扇子之“扇”与“善”谐音,扇子也寓意“善良”、“善行”。因此扇子做为一种装饰性的古韵情怀,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
恰巧最近在练习工笔画,看到许多朋友在扇子上画出的精美图案,非常喜欢,不禁为之心动,就想自己也来尝试着画一画。
第一次在绢上画画,拿着这薄如蝉翼的扇子,还真不知道该从何入手。如果喜欢精致的画风,就选择经过胶矾水处理的扇面,这样可以反复晕染,就如同在熟宣上画画的感觉似的。
像往常一样,选好喜欢的图案,先用铅笔打好草稿,然后用淡墨勾荷花,用中墨勾荷叶、莲蓬及水草,最后用淡墨细致地勾画蜻蜓。由于扇面比较小,所以寥寥几笔底稿很快就勾好了。
荷花先用淡白粉平涂一遍,荷叶正叶用淡花青从根部分染,并仔细地留出叶筋两边的水线。反叶用相同的方法淡化青从根部分染。莲蓬用黄绿色分染。
干后,荷花根部用极淡的黄绿色分染,并注意画出前后遮掩关系。花头用淡曙红从尖部分染。反瓣根据需要用淡曙红多遍分染。莲蓬继续用黄绿色晕染。
正叶用淡花青多次分染,每一遍分染的面积要逐渐缩小。我感觉虽然绢上颜料比纸上更容易推开,但绢不是太容易着色。有些地方分染了五六遍,感觉还没什么变化,不由的就有点儿心急气躁了。
工笔画必须要平心静气,耐下性子来画。无奈,只好沉下心来,慢慢的描摹了。
荷花画好后,用极细的笔蘸上淡曙红,勾花瓣上的筋,根据花瓣儿的生长规律,一条直线一条波浪线,并要注意线条的方向。最后用藤黄加白粉点上花蕊。
最后,正叶用翠绿,反叶用三青罩染,可以根据情况重复多遍。水草用三绿分染。蜻蜓用朱磦分染头部和腹部,应注意眼睛的透视变化。小心的画出翅膀,点出翅眼,翅膀要有透明的感觉。
画到这一步基本上就大功告成了,感觉画面深入不下去了,还是能力有限咯。最后审视整个画面,加以调整。
小小一个团扇,竟然花了我三天的时间才完成,可是并没有达到想象中的效果。
整幅画的颜色不够清丽、细腻,犯了工笔中最常犯的错误,看起来有点“脏、闷”了。用笔不严谨,上色时水分把握的不够好。
还是有点心急了,总是在第一遍颜色不干的时候就着急的去上第二遍颜色,结果把下面的颜色也给带起来了。过度不自然,层次不明显。嗨,整个画“糊”了。
一种新的材料,只有尝试了才能了解它的特性。最关键的还是要熟练掌握工笔的各种技法,并熟悉国画颜料的性质。先把工具颜料运用好,在多练多画的基础上才能熟能生巧 。
第一次在绢上画画,有许多不足和欠缺之处,还望各位朋友多多指教哦!希望这幅团扇能带给您一丝夏日的清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