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写出来肯定会挨骂,但我还是想说”
继上次“逃离北上广”之后,新世相又一个戳中了全民G点的活动刷屏了——“地铁丢书”。很多人都表示这活动有意思啊,可以去参加啊之类的。
当然,也有人说,这不就是赫敏的那个活动么,又抄?
是的,用了“又”就是说上次也是抄的呗!
先说这次,新世相自己说了,是联系了英国的主办方的,也就是说“我是拿到授权了的,你们这些键盘侠就别吵吵了。”
至于上一次,我们来看看一些评论:
是哦,这年头只许自己团队想到一个点子,就不许别人有同样的脑洞了是吧?
可是啊,在望京扫码一条街上,你家扫码关注送水杯,他家扫码下APP送充电宝,这算不算抄袭呢?大家的形式都一样,只是送的东西不一样而已,若是按照上图的逻辑,这也是抄袭了吧,只是大家都一样,做的人太多了就不追究了、就没人说了么?
所以新世相刷屏了,一家独大就是抄袭了?
这样的理论也站不住脚啊,且不说这是没有出街的点子,即便出街了,新世相的团队没有看到,也不能随意就安上抄袭的帽子啊!
其实不论是在广告、活动策划执行、甚至于文案文章上,抄袭都是很难界定的,更何况这年头还有一种叫做“洗稿”的方法。
(补充说明:洗稿,在传统媒体上是指新闻传媒特别是新闻网站通过一系列手段将稿子由“黑”洗“白”,掩盖其真实来源,争取审查时间差或躲避著作权。而现在值的是:移花接木将别人的想法和文字变成自己的。)
诚然,我们都不喜欢抄袭的人,这也是为什么于正、郭敬明赚的盆满钵满也一直备受质疑的原因,谁都不希望看一本小说的时候仿佛看到了N本小说的影子。但大段大段的文字篇章是一模一样的这种情况很少出现,因为现在大家都是“洗稿”高手,只是一发新作品,就会被骂,公众号里也有一个——咪蒙。
看上去好像真的很相似,而且重点是,原作者都坚称咪蒙在洗稿,剽窃了他们的劳动成果并且变现了!最热议的莫过于这个了:
可是啊,我真不觉得这是洗稿,毕竟在纯原创和抄袭之间,还有一个词叫“借鉴”,而时代发展到现在,真有人敢说自己是“纯原创”么?我们难道不都是在看到某篇文章或着经历某件事之后,来了一次发散思维,然后想要表达出来就开始写文章了么,而且常常为了证明自己的论调,还要去搜集素材么?
所以从口红作为切入点难道不是因为某某口红刷屏了?或者看到了经济学上的口红理论?而且哪个女人手上没有好几个色号的口红啊,同样的切入点就能说明是洗稿了么?
同样的还有知乎上列出她洗稿的例子:
咪蒙的文章:
ze ran的答案:
虽然我真的也没有对咪蒙的文章很感冒,但是真的不太明白为什么会将这些放到一起,难道因为都用了排比?还是说因为表达了相同的意思,采用了相同的修辞方式,所以就可以认定为洗稿了?
可是会不会太牵强,难不成你说过的话就不能让别人说了?还是说那些谚语、俗语、成语就不要出现在文章里了,不然,这不就是在抄袭古人么?
一篇文章最关键的难道不是全文的观点么,即便观点一致,也不能说是抄袭啊,当年我们考语文的时候,命题作文、半命题作文多少人写的一个中心思想,当年老师说我们抄袭、洗稿了吗?
话说回来,即便洗稿,也有高招的:林逋的名句“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就是化用自江为的残句“竹影横斜水清浅,桂香浮动月黄昏”,如今大家记得的是洗稿后的,而洗稿前的残句就没多少人知道了。
这样的洗稿,你能接受吗?
如果能,那是不是双标了呢?
所以说啊,想写文,就好好写自己的,何苦非要和人撕,与其花时间篇篇看,篇篇对比措辞相似度,还不如好好琢磨怎么把自己的文字变得更精致,毕竟在这个年代,谁都在借鉴前人的智慧。
——DAY.2&No.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