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入海口——奔流里的壮阔与永恒

      长江入海口的壮阔,于我而言始终萦绕着一层特殊的情愫。五十一年前的八月一日,船过长江入海口时,我站在船的右侧,目力所及是无数军舰——舰艏旗杆上军旗猎猎,桅顶与舰艉旗杆间彩旗飘扬,还有万吨巨轮的桅顶高悬着国旗,甲板两侧的舷边旗杆也挂满了象征欢庆的彩旗,那时的我或许尚未完全领会眼前景象的意义。直到船进入黄浦江后,母亲一句“木木,你看到长江入海口的壮观了吗”,才让母亲描述的那片江水奔涌入海的辽阔,在记忆里留下了深深的印记。

      当我收看了明明老师为大家精心制作的《长江入海口》视频,这份对江入东海的情愫更添了几分共鸣与感动。正如明明老师所说,“昨天亲临长江入海口后,便在这大江大河边,给大家讲一期《三国演义》开篇词,‘滚滚长江东逝水’的词作者明朝状元杨慎,用一生悟到的生命真谛。这期拍了很多宏大的外景,希望你看了养眼养心!”

      明明老师这份将自然壮阔与人文哲思相融的用心,让这段期视频的内容更显珍贵。

      提及杨慎,又让我生出一份亲切感——这位明代才子出身于我现居城市的新都区。他曾是朝堂上的状元,却因仗义执言被贬云南,终身未归。在荆州长江边,樵夫渔夫的对酒当歌点醒了他,于是有了“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的千古咏叹。此后35年,他踏遍云南山水,著书立说、开办书院,将生命的价值融入精神的辽阔。

      长江入海口的90公里江面,是自然的壮阔;杨慎在逆境中沉淀的生命感悟,是精神的辽阔。前者让现实中的挫折显得渺小,后者则告诉我们:人生的“成败”不过是有限世界的风景,而“青山依旧”的精神世界,才是跨越时空的永恒灯塔。

      如今再念及长江入海口,忽然觉得当年,那片未及细赏的壮阔,早已通过明明老师的镜头与杨慎的词章变得清晰而深刻。就像杨慎笔下的江水,无论人事变迁,始终奔涌向前;就像每个为生活拼搏的人,只要心中有“青山”,眼前的焦虑与沮丧,终会如江水入海般归于从容。而那位从新都走出的文人,那位亲临江海口的明明老师,让故乡与长江、自然与哲思,在我心中完成了一场温柔的对话。






保山状元楼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