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能带我们找到精神底层的清流

就是这本书了

假设我们正面对某些麻烦,工作中的也好,人际关系中的也好,如果我们眼中所见的只有麻烦,可能会觉得天都塌下来了。

可是,就算再痛苦,我们也不会比古今中外克服了众多苦难的人们更痛苦;了解了这样的事实,了解人类精神的强韧;至少能让我们的心灵得到拯救,同时也能激励我们克服眼前的困难。

换言之,人类的思想早已达到极其深入的程度,犹如地层深处流淌着的纯净的水。

相较而言,我们平日面对的各种麻烦,不过是河流表层的浊水罢了。

浊水喝着很苦,但只要向下深潜,就能找到清流,关键在于我们首先得知道底下存在清流,然后还需具备“深潜力”。

而读书,就能教会我们掌握这种“深潜力”。

读书需要逐字逐句的看,既累眼又费时。从这个意义上讲,读书在当今这个快节奏的时代,的确显得有些过时了。

然而,唯有坚韧地跨越这些障碍,我们才能寻见宝贵的清流。

要透过现象看到本质才行

如在很多新闻报道中所见的案例中,杀人犯在杀人的时候,凶神恶煞,冷酷无情,作案手段极其残忍,他们可能会用链锯、砍刀、斧头等工具将受害者活生生杀害。

但是仔细观察,他们平时在生活中完全像是另一个人,普通得不能再普通,有的内向,有的还很胆小,对待审判员和受害者家属的态度,既认真又冷静。

而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当审判员问他,如果能回到过去,你希望回到什么时候?他回答,我想回到学生时代,多读些书。

这句话应该不是什么谎言,因为他们当中有很多往往在一审阶段就已表示接受死刑,不再上诉。他这样说并不是为了博取审判员的好感,也不是企图获得酌情减刑,而很可能是不加掩饰地袒露了心声,为自己在成长过程中,没能花时间读书,而感到无比遗憾;又或者,是因为他在收监期间看过的某本书?

大有感触之下,才做出了这样的回答。人之将死,其言也善,总之这个回答很有分量。

当然,一个人犯下罪行,肯定存在各种各样的诱因,但或许正是因为这个人得不到任何人的认可和称赞,认为自己的存在没有任何价值,或者也毫无意义,才会在某一时刻把自己的人生也豁了出去,觉得一切都无所谓了,从而做出越界的行为。

对于这种情况,书究竟有多少意志力,还真的难下定论。

但无论如何,书的力量若能到达年轻人的灵魂,时代的精神面貌应该是会有所改观的。

千万别“书到用时方恨少”

而通过读书,与自己的心灵交流,这难道不是我们在年轻时就应该掌握的能力吗?

还记得以前,当家庭出现变故的时候,母亲经常一个人在背地里偷偷地流眼泪,我不知从哪儿看到了一本书《再苦也要笑一笑》,就去图书馆查阅后借到了这本书,然后拿回来递给母亲说:“妈,你有空就看看这本书吧!我看挺好的”。

母亲接过了那本书,还记得她后来也很喜欢徜徉在那本书的文字里。慢慢的,我发现母亲的哭泣少了很多,而且,她变得更加乐观、坚强了,我想这样微妙的变化应该就是这本书所带给她的力量。

也曾记得我上大学的时候,临近毕业那段时间,看着身边的同学们一个一个,依靠各自的家庭背景和各种关系,早早地就被家人和亲戚安排好了毕业后到哪个部门、哪个地方去上班?

而我在没有任何人帮忙,还不知道自己的未来会在哪儿的时候,在学校图书馆无意中发现了一本书《知识可以改变命运》。我如饥似渴地深深的被这本书所吸引了。

是啊!本身所学的知识就能带给我们很多,只要把专业知识学扎实了,又何愁找不到好的工作呢?

认真读完那本书后,书中的文字带给我了更强大、更自信的力量,无形中深深影响着我。而后来的事实也证明我做到了,我最终找到的工作并不比其他那些被安排的同学们的工作差,甚至比他们的还要好……

直到现在,我也非常感谢那本书,感谢它带给我的思考和力量。

以上这些都是阅读书本所带给我母亲的、带给我的改变……

事实确实会这样,当你不曾深入阅读书本,你可能会被一些日常的表面现象所伤心、所气馁,我们平日面对的各种麻烦,真的不过是河流表层的一些浊水而已,当你透过现象看到本质,也就找到了那股清流,也便不会悲伤,反而会更加坚强。

因为阅读,所以快乐

那么,怎样阅读才是一种深层次的阅读?什么样的阅读才能推动我们找到无形的力量呢!读完【日】斋藤孝写的《深阅读》这本书,我找到了答案。

本书作者斋藤孝是日本明治大学的教授,也是一位教育学者,有关读书他个人有着独到的见解,这一点从本书中也可以体现出来,除一些他个人对于书的见解和想法的书籍外,他也出版了诸多商务教育学方面的著作。在本书中,他推荐了十种十倍增强读书力的技法很好,我总结了下分享给大家:

我根据书中这个重点做的思维导图

一 通过“转换阅读”,将内容融入自身

光用眼睛看字的不叫读书,读完文字要思考、要转换,要与伟人、贤人共享视角,将内容融入自身,就会发现这个世界是多彩的。

所以爱因斯坦观察世界用的是“爱因斯坦转换”,梵.高用的则是“梵.高转换”,这就是人思考的轴心,简单地说,就是“世界”。

二 寻找自己的“f”

要想进一步巩固这个习惯,输出是最好的办法。想向别人说明某本书的内容时,只讲述梗概大意是很无趣的,应该添加自己的想法和自己感兴趣的地方。这时只要存在稳定的轴心,就能形成自己的“f”。

三 通过“师事”阅读,沉浸在“宗师”的世界里

所谓“师事”,指的是尊某人为“师”,随之学习。与其说是为了获得知识和信息,不如说是因为尊敬其思想和人格,才持续阅读其著作。

因此,也可以叫“尊敬阅读”。

当然,这样的尊敬对象可以是任何人,在书的世界里,同时拥有多位“师父”是完全可以实现的。

四 增强亲近感的“吐槽阅读”

这个方法其实说的是像相声一样,在爱着对方、理解对方的同时,敏锐地严加追问。

在这种“感情用事”的状态下阅读,大脑除了记住书中的内容,还会记住当时的情绪,所以有助于巩固记忆。也就是说,吸收率会提到提高。

五 瞬间偶遇也不错过的“一生一遇阅读”

与书的相遇,相信缘分也没坏处。

在一辈子的时间里,让人有“遇见你真好”之感的书越多,就越能带给你丰富而幸福的人生,而且人与人的相遇,有时会彼此造成伤害,而书就不会。既然如此,最好还是不要错过与好书相遇的好机会。

能遇见自己喜欢的书也是一种缘分

六 “安定剂阅读”“兴奋剂阅读”是“百药之长”

“安定剂阅读”可以使自己的精神稳定,而“兴奋剂阅读”又可以带我们进入异常的世界,体验震惊、兴奋等刺激情绪。

这两种并无好坏之分,建议根据自己的状况,在不同时间适度地分别使用这两种方法,最好事先准备几本分别适合两种方法的书,这是“特效药”,其效果应该胜过任何药剂。

七 “标签阅读”的“品牌目标”

每个出版社都有各自的“标签”,比如xx文库、xx新书。“新潮文库”“岩波新书”“讲谈社学术文库”就是其中的代表。

只要在如此丰富的变种当中找到“或许能刺激自己的未知欲”的标签即可。

八 通过“据点阅读”汇集知识

以某本书为契机,拓宽读书的广度,称之为“据点阅读”。

可以先以这些书为据点,然后再挑战原著。有了预备知识再去阅读,要比从零开始更容易理解。这样的解说书或入门书,书店里有很多,寻找到适合自己的标签即可。

九 一口气读完长篇小说的“快速阅读”

“快速阅读”并不是所谓的“速读”,不是一站不停地长驱而过,在某些“车站”还是需要停车的。

在读长篇小说的时候,很多人总是坚持不到高潮部分。这时,有种比较特殊的技巧,就是只读对话部分,因为哪怕是再不容易读懂的书,描写对话所使用的语言一般也会比较简单。这样的阅读方法不仅快速,而且也不会错失书中的重要内容。

十 “跳读”不为人知的优点

现实生活中,厚达三四百页的书要精读几十本,实在太难了。这时,我们可以通过“跳读”来实践,只读重要的部分,其它不重要的可以跳读。

其实到最后你会发现,这样你也并没有损失什么。而且这样的方法因为快速,还会给你带来很多自信。

越是厚重的古典作品,自信越能变成快感。

综上的十种技法,就是斋腾孝教我们的十倍增强读书力的方法。书,就在那里,我们并不孤单,好好学会了运用起来比什么都强。

这本书真的很不错

只有我们具备了这种可以深潜的能力,才能在当今这个快节奏的时代,寻找到宝贵的真理,即隐藏在书背后的那些清流。

愿我们每个人都能找到……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