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读书打卡第18天——《主题阅读的教与学》(六)
阅读教学的发展方向:1.由“教教材”转向“用教材教”;2.由重视知识教学转向以重视理解能力和批判能力为主的阅读教学模式;3.由以往大部分时间进行字词教学、篇章结构教学等重视知识获得的精熟学习,转向重视学习者自主建构知识的策略性学习;4.由单篇教学转向多文本阅读;5.由讲授教学转向重视分享讨论的教学。

就阅读教学的现状,我们如何来适应这种转变呢?一方面,教师仍是以教材教学为主,但教师要依据课程标准和教材设定的教学目标,确定每篇课文教学的目标,选择适当的教学内容与教学要点,有权对教学目标及内容进行弹性调整和补充,提供真实丰富的读写环境,使语文学习变得更有意义、更生活化、更有趣。另一方面,教师要跳出教材的局限,以主题阅读为主,从学生精神成长或应发展的能力的角度,设计统整的教学内容和活动,使学生在主题探究中获得知识与技能。

“主题阅读”有着深厚的理论基础,“建构——统整”理念是其重要的依据理论之一,按照统整的理念和模式,读者在阅读单一文本时,获得了有关文本的认识。在更深层次的多文本阅读中,读者能够将文本与先前的阅读或已知经验联结起来,主动地进行推论,获得更为丰富的认识和更深入的思考。更进一步,读者会统整目前文本提供的信息、先前知识、生活体验,重新组织和建构对某一问题的理解。最后,读者对先前文本有了更深入的理解,而且能将获得的新知识运用在新的环境中,解决真实情境中的问题。正是这一理念使我们认识到,主题阅读提供的多文文本和多元视野,把语文学习还原到真实的阅读情境和统整学习中,帮助学生发展整体的语文能力。

主题阅读不仅是一种课程形态,还是一种课程理念。这种课程形态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完整、真实、丰富的学习机会,在“主题”的统领下,通过有目的的阅读活动,学生学会联系各种知识,联系自己和他人,逐渐建构出“主题”的意义与运用能力,汲取生命成长所需要的营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