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7-20迷醉

迷醉

想取名为“巅峰体验”,但我没法证明马斯洛所说的与我说的是一回事。我要说的这种状态姑且称之为“迷醉”吧。我不愿意称其为“躁狂”,因为它明明宁静祥和,既不躁也不狂。

所谓“迷醉”到底是一种怎样的状态呢?我发现语言很难单纯地描述一种心理状态。它总是带有不必要的解释。比如经历迷醉之后,一个基督徒肯定觉得他感受到了上帝,一个喜欢道家的人可能会说“万物与我为一”,一个功利主义者可能对自己增添了莫名的信心。对我而言,首先这是很舒服的感觉,甚至比幸福更好,幸福是金色的,而“迷醉”是无色的,彻底清澈。在这幸福快乐都很少的世间,幸好有它,不然我是不愿意活下去的。其次,它让我隐隐地感觉到天命。我明明是个无神论者,却在意识的某个角落里存着一套天命观。这套观念相信有一些人是特殊的,他们有自己的天命要完成,他们自己也知道这一点,所以会不断努力。我意识的其他部分既不允许我这么不讲逻辑,也不允许我这么骄傲,但这套观念就是那么顽强地存在着,在每一次“迷醉”中增强。直到十八岁以后才慢慢淡化。

迷醉与灵感

我一直以为是迷醉带来灵感,但更仔细地观察后我觉得不是的。通常我写一首诗的过程是这样,忽然有了一个灵感,然后进入迷醉状态,上穷碧落下黄泉,玩山玩水玩日月,然后写写写,如果篇幅比较长还得第二次,第三次再进入迷醉状态,再写写写。也就是说灵感是先于迷醉状态的,不是迷醉着迷醉着就有了灵感,而是有了灵感再进入迷醉状态。这个过程也可以暂停,有了灵感之后可能还得忙着干其他事不能忽然就迷醉了 ,这样的灵感有可能就被遗忘了,也有可能后来又想起来,再迷醉一回。也不是非要迷醉了才能写东西。很多东西我不喜欢,不是说有什么不好,但是作者太清醒了啊。许多东西适宜清醒的状态下写,但有的东西清醒地写出来实在太尴尬了,跟假高潮似的。

也不一定要有灵感才能进入迷醉。据我多年经验,进入迷醉的捷径有五--适度锻炼,欣赏艺术(科学也算是艺术),什么都不做,创造,忍受痛苦。

如果我这样做是在伤害自己的大脑,那我也认了,人长了大脑不就是为了欣赏,为了创造,为了体验美好吗?就好像一盒火柴,燃尽了就燃尽了吧。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童子鸡一般蒸45分钟就OK了,因为要给宝宝吃,故用了一个多小时,非常酥烂,中途加了几根山药,一朵花菇一起,宝宝中午...
    西蒙西西阅读 2,755评论 0 0
  • 目录链接 伊美服饰厂的董事长上官成躺在别墅的花园的里的一张欧式风格的躺椅上看报纸,不远处的妻子伊梅坐在草地上吃着零...
    紫蔷薇花阅读 1,404评论 0 3
  • 编辑 / 桑榆晚 配图 / wuki大王 图源 / Elizaveta Porodina 结束了今天下午最后一门 ...
    BiuGals阅读 2,563评论 0 0
  • 数据刷新方法 重新刷新屏幕上的所有cell 刷新特定行的cell 插入特定行数的cell 删除特定行数的cell ...
    Sean_Jiang阅读 9,113评论 2 10
  • 船上的人家 谁能洞察你心里的苦辣 水里的颠簸 谁不祈盼着一个安稳的家 然而,总有一些人啊 恰似那青翠的浮萍 就算光...
    艾弥儿阅读 3,474评论 2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