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于看完了,巴黎圣母院,用了一周的断续的时间!也许是年龄的原因也许是生存焦虑心乱如麻的原因,这次的阅读体验如无最终的坚持将不可能获得。文化背景,时代,以及那大片大片动辄几页的巴黎历代建筑风景的描写,大段大段人物心理情感的细腻表达,都是会导致阅读放弃的拦路虎。无限风光在险峰!好在我坚持了下来。但却加重了一份好奇,如果大学时期我曾认真读过原著,将会是一份怎样的体验?对青年时我的文学梦乃至人生会有怎样的影响?
这与其是一本小说,更像一本巴黎建筑艺术的百科全书,因为故事是虚构的而建筑当时甚至当下却都是真实存在的。雨果是个疯狂的建筑艺术的爱好者,认为建筑是活字印刷之前人类的书籍,是一切历史文化的印记。对巴黎的每条街道每座建筑每处人文与自然交汇的风光都不惜笔墨,百般耐烦、尽心描绘。对石头筑成的巴黎深怀爱意,对被已损毁或正损毁的代表建筑充满惋惜痛心。爱石头的城远胜过爱巴黎的人。在他笔下,巴黎形形色色的人众,从国王、主教、大臣、官隶到商人、学生、乞丐甚至隐修女,都难以引起我们的好感甚至只有憎恶,这些人等组成的社会,没有正义、侠义,没有秩序、文明、精神,有的只是罪恶、自私、混乱、蒙昧、污秽。但这就是中世纪巴黎的写照。人类的真善美是有的但被压抑在污秽之下。
所以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说,巴黎圣母院这部小说其主角实际只有一个——巴黎圣母院——就是这伟大的建筑的自身。但是,这石头筑成的伟大建筑,本身是冷冰冰的没有生命、温度,没有激情,就如同没烧碳火的壁炉一样,只有给他填充进人类的情感才能不至于使人望而却步,不敢近前。而爱情——只有伟大的爱情这人类最炙热、最猛烈的情感才可给予巴黎圣母院人间的生命、温暖的体温,才可赋予它血与火的灵魂。艾斯米拉达,这上帝的精灵带着一切炫目的美好,跳着万般美妙的舞姿,跳进“炉灶”里来了,这根美丽的木柴,用其短短的人生照亮了巴黎圣母院,而其形象的光辉却普照至今。
描述爱情这最热烈情感,没有出巴黎圣母院之右的了!爱情,出自本能、发自情欲,它既是最崇高的,也是最自私的,即可获最大幸福,也可遭受最深痛苦。它既高不可攀,如副主教如此尊位都禁不住跪拜乞怜,它又如此平等,上帝也没法剥夺世之最丑陋者敲钟人卡西莫多内心的爱情。
在爱慕艾斯米拉达的四个男人当中,卫队长菲比斯高大英俊,衣着华美,曾从卡西莫多手里救过姑娘,他是艾斯米拉达情犊初开的真爱,但造物弄人,卫队长偏偏是那唯一的一个虚情假意的男人,只想通过甜言蜜语来哄骗她的处子之身。流浪编剧格兰古瓦,被艾斯米拉达所救,出于感激也处于爱慕,也应该是爱她的,但爱的不深。克洛德副主教和可卡西莫多,毋庸置疑,是深爱艾斯米拉达的。
我曾奇怪,艾斯米拉达是如此的美丽,如同白天的红日与夜晚的明月般光彩照人,众人都为她的美丽所倾倒,为何卫队长菲比斯与编剧格兰古瓦不能给予她真的爱更多一些,就如副主教与敲钟人一样的程度呢?艾斯米拉达的美丽只是受到下等民众的认可,在上等人眼里,她只不过是一个没有教养的寒酸的流浪女,在普通市民眼中,她这个吉普赛女郎又是邪恶的诡异的魔鬼的化身。到处渔色的花花公子卫队长,只想换个口味,不可能给予她真爱。编剧格兰古瓦长期在生存线上挣扎,朝不保夕,贫穷和卑微使其对爱情不敢奢望,缺少真诚与专注,多了虚假与圆滑,感情可有可无从来没有面包重要。
由此分析,副主教与敲钟人对女郎的浓烈的爱就可理解了。首先这符合人性。是人都会有爱情,你只能回避,压抑,移情,但没法杜绝它的产生。按世俗眼光,副主教绝对是堂堂的正人君子形象,有地位有学识有爱心,对自己的亲弟弟无微不至的骄惯的爱,对在别人眼里没有丝毫同情仅只是个可怕怪物的被遗弃的小卡西莫多,他能收留并抚育成人,使读者对其更多了一层尊敬。这样一个禁欲的立志置身于宗教与科学的教士,是远离女性的,虽也有接触女性的机会,但都是在庄重的重重宗教制度和礼仪规范之下,人的自然性被最大化限制,一个立志于上帝,有着强大意志力的教徒是完全可以克服女性的诱惑的。但艾斯米拉达不同,她不加雕饰,淳朴自然,天性灿烂,没有任何上层社会女性被礼教与身份雕饰出来的虚假,也没任何下层社会女性的丑陋与粗俗,她出淤泥而不染,浑然天成,就是上帝的夏娃,是纯粹的自然的女性的生命的美,而这种美对副主教这种长期接受严格清规戒律约束之人的吸引是不可抗拒的,那是生命的吸引力,副主教虽是教士,但首先是生理正常的男人。爱的堤坝一旦坍溃,爱情的洪流将恣肆汪洋一泻千里,将旧有的一切冲夸!克洛德这个30多岁头发花白地位尊贵的副主教,为了爱情愿匍匐在一个15岁的流浪少女脚下,祈求她的爱情与怜悯,为了她,甚至可舍去一切,尊严、信仰、地位、财富——除了他的生命,为了她也可去做任何事情甚至杀人。但这种爱也是残酷的,是一种极端的占有欲,那就是我爱她就必然要得到她,否则就必然毁灭她,别人轻轻碰她一下、用爱欲的眼神偷偷撇她一眼都不行,更休想得到她。爱的激流喷射,裹卷出了一个人心底的阴暗。
卡西莫多同样深爱阿斯米拉达,但爱的伟大更毫无保留,爱她就想成全她的爱,而不是占有她,因此深怀嫉妒痛苦去为艾斯米拉达寻找卫队长,卫队长不来便善意的欺骗她,爱她同样可为她去做一切,舍弃一切,甚至自己的生命,最终不能救她,宁愿身死与她同眠。小时候跟父母看电影巴黎圣母院,“他们杀了你,我也死”,电影情节已经模糊,但卡西莫多少的可怜的对白中,这句话仍依稀记得。卡西莫多对艾斯米拉达的爱情是伟大的,因为他超越了单纯的男女之爱而是一种人性的大爱,自己做为克洛德的帮凶而伤害她因此被抓,遭受酷刑,在整个巴黎都在唾骂嘲笑他这个天下最丑的怪物时,都在为他被折磨而幸灾乐祸时,艾斯米拉达——他伤害的人,上前给他水喝,这仅有的怜悯爱心是卡西莫多这个弃儿从来没有领受过的。人总是在特定环境下产生特殊的爱情,艾斯米拉达肉体是美丽的,但卡西莫多更爱她心灵的善良,灵魂的美丽。尽管卡西莫多的爱情是无望的,不仅丑陋而且恐怖的外表艾斯米拉达到死都没法接受,但从灵魂上,两人是完全匹配的,卑贱的流浪女丑陋的敲钟人都拥有着金子般的灵魂,多少年过去石头的建筑都毁损坍逝,何况人的区区外表,伟大的雨果做了世上最伟大的合理的安排: 艾斯米拉达被绞死后,卡西莫多消失了,两年过后,人们在尸窖中发现了两具缠绕的尸体,当人们试图分开他们时,尸体化作了灰尘……肉体的美丽丑陋都不在了,善良的读者会想,在另一个世界,艾斯米拉达一定会接受卡西莫多了吧?两颗金子般的灵魂一定会彼此相爱,互有依托,再不会有伤害,再不会有罪恶?
所谓悲剧就是将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艾斯米拉达之死是全书的高潮。对自己命运完全不能主宰的可怜的15岁的姑娘,被副主教从巴黎圣母院救出并渡过塞纳河,但因拒绝了副主教的求爱,被副主教交给一直仇视吉普赛人的隐修女看管,副主教则向军队报告了艾斯米拉达的行踪。恐怖却令人同情的隐修女突然发现,这个自己一直咒骂的吉普赛女郎竟然是自己苦苦寻找15年的女儿!巨大的喜悦又变为巨大的恐惧,她的宝贝心肝又将得而复失!虽拼尽全力保护,但致死也无可挽回。可怜的美丽的女孩已经吓傻了,根本不知道自己为何而死。当冰凉的绞索被套到她的脖子上时,只能无助的发出撕裂人心的“不要”,“我不要”的呼喊,被刽子手扛着上了绞刑架。心狠如雨果这样的作者,此时也不忍直面少女的死亡。笔锋一转,描写起巴黎清晨的景色。
巴黎的清晨,薄雾氤氲,清新、纯净,待朝日升起,金光涂抹城市,万千建筑各显轮廓,“巴黎圣母院的庞大阴影,从巨大城市的一端到另一端,逐个屋顶移动”。随之渐有人声、钟声、车马声、喧嚣声。像往常一样周而复始,伟大城市的一天开始了。但艾斯米拉达的生命却要被剥夺了!或许作者这样的安排,就是有意降低读者痛苦,减轻城市罪恶。世界就是这样,伟人去世,太阳照样升起,生活照样继续,何况一个卑微的流浪女之死?因此艾斯米拉达死亡的最后细节,作者把距离拉远到河对岸巴黎圣母院钟楼的顶部平台,通过副主教与敲钟人卡西莫多的眼睛来看,有士兵的围挡,看的不是很清楚,其实是作者故意不想让读者看清楚。但看到了就是颈套绞索身穿白裙的可怜的孩子已经被撤掉梯子,身子悬空摇摆,然后被刽子手脚蹬在肩上使劲而产生的可怕的痉挛的景象。距离太远了,我们看不到姑娘美如明月的面容是怎样的恐惧、痛苦,因受刑而怎样的扭曲、狰狞——原谅我吧,这样的字眼!艾斯米拉达是天使,是美丽的化身,描写她的只能是美好的文字。
伟大的作品会让人产生博大的胸怀,伟大的情感,巴黎圣母院一部罪恶的悲剧,阅读完毕心情如黑夜般沉重。但同时,人性光辉的明月正从雨果笔下冉冉升起,并将永远照耀黑暗大地,不分东西,不论族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