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8月5日 星期二 晴
那个夜晚,邵医生自高楼纵身一跃。压垮她的,并非一起医闹,而是三起接连而至的网暴洪流。这三桩医疗纠纷,如同三把钝刀,一刀接一刀地切割着这位从业三十余载的妇产科主任的尊严与心力。
第一桩,是今年五月那场羊水栓塞的生死抢救。羊水栓塞,是产科里最凶险的敌人之一,死亡率高逾六成,纵使金钱亦难以买通生路。刘强东妹妹当年即因此不幸离世。当时产妇命悬一线,邵医生与家属共同选择了切除子宫以保母子平安。手术告捷,母子皆安——这本该是医者仁心创造的奇迹。然而出院后,家属却因娶妻花费五十余万,又生女且子宫被切除无法再育,竟掉头索赔百万。更令人心寒的是,产妇小姑身为同院护士,竟在家人面前质疑手术操作,煽风点火,令邵医生在抖音上成了众矢之的。
第二桩,是一位怀三胎的产妇。当时胎儿偏大,产妇年龄亦高,邵医生团队反复沟通剖腹产的必要与顺产风险,却被固执拒绝。他们以为医生在危言耸听,意在多收费。最终产妇子宫破裂,胎儿窒息夭折。虽然产妇性命得保,但家属明知签过知情同意书,诉讼胜算渺茫,便转而到抖音上攻击邵医生泄愤。
第三桩,则是两年前一例新生儿因缺氧导致皮肤青紫,经及时抢救后出院。两年后该童确诊脑瘫,家属未经任何医疗鉴定,便无端咬定医院过失,亦加入网上声讨之列。
三起事件汇成浊流,日夜冲刷着她。她的社交账号下,污言秽语不绝;医院官微评论区,更沦为造谣诽谤的战场。而这位被无数产妇称为“送子观音”的医生,曾接生超过三万名婴儿,屡获殊荣,素以“负责任”“比亲人还贴心”闻名。曾有产妇回忆生产时因恐惧而全身发抖,邵医生温柔抱住她的头安抚;也有胎盘低置大出血的产妇,记得邵医生始终紧握她的手给予安慰。然而,再多的温暖,再多的“正名”,终究太迟了。她如寒风中孤寂的灯盏,在无休止的网暴风刀霜剑之下,终归熄灭。
邵医生身后,那些曾肆意诋毁的账号竟纷纷删帖、注销,似要隐入虚无。这更让人悲愤难抑——网暴者如暗夜鬼魅,噬人后便匿迹销声,留下破碎的生命与无尽的哀思。如今当地卫健委已介入,人们期待正义昭彰,还逝者以清白。然而斯人已逝,骨灰一盒,“最美医师”的称号化为苍白的追忆,医闹何时能休?
我二十多年前在乡镇卫生院工作,即使遭遇羊水栓塞或子宫破裂切除,那时多数患者尚能理解医学的边界,相信医生已尽全力——“救活了是医术高明,救不活都是命”。那时纵有医闹,却无网络作为帮凶,医患之间尚存一层温情的薄纱。今日网络无疑放大了人心幽暗,将个体不幸的宣泄口,轻易对准了那些曾守护生命的人。
网暴者隐身删帖的仓皇,恰如一个讽刺的隐喻:他们并非真有直面真相的勇气,只是乐于将不满与不幸轻易投射给他人。邵医生的悲剧绝非仅系于三起纠纷本身,更在于一个扭曲的舆论空间,容不下对医学有限性的理解,也容不下对医者仁心的基本敬重。
重建和谐医患关系,须从两方面着手:一面是制度层面的医疗纠纷鉴定机制与网暴追责体系的完善,要严惩恶意制造不实舆论的始作俑者。网络平台不是用来制造是非,污蔑事实的法外之地,而是要为医者正名,让恶者问责。同时把平台作为网暴连带责任,承担法律责任,因为几乎所有网暴背后都是平台的监管失位。另一面则是公众对医学局限性的深刻理解与包容。医学不是神迹,它是在未知深渊边缘小心翼翼行走的科学。当医者以双手捧起生命的分量,社会也当以理性与温情捧起医者的尊严。否则,当网暴的飓风再度卷起,下一个邵医生,又将是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