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两天和高中哥们儿小聚,地点选在了北纬39.931度,东经116.398度。熟悉我们习性的都知道这,简单说就是北京市东城区南月牙儿胡同。原本没有这篇log,也更不会放一个电影的照片当封面。这缘由是吃饭聊天过程中,再次提到了充满神奇的高中哪些事儿,哪些人。
没错,我们的班主任老师。
聚会其实就我们三人,李总也不怎么就提到了老余(我们的班主任,old fish),再次说他怎么的操蛋,怎么针对他,就跟于谦演的老师好似的。这才让我有了兴趣去看看这个片子。吃饭喝酒聊到很多有趣故事,有的我知道,有的我还真不知道(毕竟高中时候我确实是一个标准的老实孩子,一放学绝对第一时间赶回家)。李总唠叨完,这次一般不发表感性观点的斯总,竟然也说老余确实操蛋。原因是当时李总和斯总座位挨着,一次斯总找老余反应要求换位置,理由是李总老上课捣蛋影响了他听课。令斯总没想到的结果是老余非但没理会,还丟下一句话,“把别的同学换过来,那李总影响了别人学习怎么办”。
我即便现在听了都会笑出来,这就是我们一直引以为傲的高中时代。因为地理位置原因,我在上个世纪96年上了高中,但是我们一起过了3年的类似80年代魔幻般生活。老余如果用最简单描述,他教我们化学兼班主任,走路一瘸一拐,据说是文革时留下的。
说回来《老师好》这个电影,有个看了首映的人这样说,“当主持人问我,在和谦大爷拍照合影或者和女主拥抱二选一的时候,我果断选择了后者。”,如果是我,也会这样选。
电影的整个框架很散,很平。只是刻意做作几个桥段来煽情吸粉。当然这些几乎是现在中国电影的通病。苗婉秋的刻画作为一个那个时代的老师似乎不清晰,如果一开头就表现一个知识分子表面的斯文和骨子里维诺,为了教学成绩和分房子的目的性交代清楚就真实些了。总之先要是个真实人,说清楚当时人的生活状态,后面的戏剧冲突才站得住,也容易做到收放自如。当然我还真不喜欢动不动人性的反转,升华(比如“我不是药神”,我很认同这个电影,也不得不说有几个地方过了)。反之,如果是老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班与班,老师与老师能构建一个平衡的生活状态,然后用婉秋做一个纽带来描写故事感觉会好些。但是不得不说我们大多数人不会再见到曾经遇到哪些老师们了。
曾经有一段时间特别想些一个log,说说逐渐消失的记忆。确实很多事情,我真记不清了,比如3年前某一天,5年某一段时间,10年前的夏天,20年前那一年,很难清晰想起那时的状态了。支离破碎片段恐怕只有在睡着了才有可能再过一次。说了半天学校,也真特别想再坐回到当年教室座椅上待会儿,尽管就现在胖的程度,塞进去有些难,还是想闻闻刚刚做完大扫除特有的味道。听了上课铃一起忙忙叨叨,一瞬间坐回到座椅。仔细看看教室后面黑板报写了什么,也看看前面黑板右下角用粉笔写的一天课程表,做做准备,这时候去tmd所有互联网化产品。总之要做的事太多了。
功夫不负有心人,办法确实比问题多。因为老是想。于是上天就眷顾了下,~~~
儿子,我跟你说,打你上学后的家长会,爸爸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