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书名,作者,出版社
《裂变式创业》,机械工业出版社2016年1月出版。作者宗毅,广东芬尼克兹节能设备有限公司创始人兼CEO,传统企业家中的新一代网红。
2. 为什么买了这本书
在朋友圈看到一篇100000+软文:《一般人泡妞只为自己爽,但有些人泡妞改变世界》,Uber模式让自己现有的用户成为公司供热系统的销售员+开着特斯拉从南到北促使酒店修充电桩+在公司里建员工幼儿园,看的我下巴都掉下来了,乖乖下单。这个时代嘛,只要有干货,软文不是问题,一切内容皆是广告嘛。
3. 内容简介,感想和评分。
事实上,《裂变式创业》是讲企业管理的,而且是现金流充沛的大企业。核心目标读者应该是那些身价过亿的传统企业家。
但是,作为Bloomberg Business Week 2016 Best Undergraduate Business School Top 4(BW今年真的不是把ESPN的NCAA篮球排名拿过来了吗)的毕业生,哈哈哈哈,我不得不说,这简直就是传说中的“代理人风险(Agency Problem)”的完美解决方案!
简单的说,就是让高层员工通过人民币(最低5万)投票入股的方式,把传统的公司内部新业务部门直接孵化成一个新的企业,新公司的总经理,除了获得其他员工的现金支持之外,个人必须拿出总募集资金的10%来入股新企业,有效解决了公司经营者与股东利益背离的问题。当然,具体的细则稍微复杂一些,这里就不仔细描述了。
但是,裂变式创业建立在一个前提之上,孵化的新公司业务和母公司高度相关联,也就是说,新公司其实短期之内的经营风险很小,大家对于它的盈利有一定把握;宗总这套方法再厉害,要是芬尼非要裂变一个新公司做手机,员工和高管也不敢把真金白银扔进去。某种程度上讲,裂变式创业好比大公司内部成立一个新的子事业部,而大老板选择将自己的一部分利益出让,给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一个投资兼掌舵的机会,而这其中最核心的两点除了新的业务基本确定能赚钱之外,就是想赚这个钱的人,必须先投钱。
我想,只有真正做过企业的人,才能明白这看似简单的规则,背后蕴含了多少对企业内部斗争的深刻洞察和职场人性精确的把握。
市场上一切的生意,本质都是企业的竞争。而一切企业的竞争,归根结底都是人的竞争。
全书的第二部分基本属于作者个人和芬尼的PR,作为主营业务都是To B的传统企业家,宗总依然深谙一切内容皆是广告的真谛,更何况,他把那些听起来异想天开的想法统统真刀真枪的执行了,超一流的胆识和执行力,不是那些只谈创意的自媒体人可比。
五星推荐。
4. 哪些事情不看这本书我不知道
我自己是学金融出身的,对于什么是资产什么是负债有无数个版本的解释,但是作者提到了一个令我回味的定义:流动性好的就是资产,变现困难的就是负债。比如同样是一套300万的房子,市区里的小户型就是资产,郊区的大户型可能就是负债,流动性是唯一标准。而你我身边大多人一生都没能入理财的门,就是把负债当成了资产。
二流的老板把自己的梦想强加给员工,后者只能在知乎上提问“老板天天强迫加班还不给加班费怎么办”。
一流的老板知道实际的利益绑定是团队管理的最基本常识。
而宗毅这种超一流的老板,不但懂得将公司的发展和员工的个人利益绑定,还有办法让员工付出成本,当员工的边际收益和风险超过老板本人时(比如裂变的新公司倒闭了,老板身价损失5%,但投钱入股的分公司总经理很可能损失100%,赚钱了亦然),就该轮到老板求着他们别加班了。
5. 能直接运用到实践中的有效干货
以大部分投资人的水平,看团队的时候只能看到个简历头衔,而需要和他们朝夕相处的是你自己。而且毫无疑问的是,对于任何早期项目而言,团队的态度都远远大于资历,如今的你我辛勤地建设社会主义之余,别忘了太祖当年是怎么打江山的。
大部分初创公司,让合伙人都拿出几十万入股不太现实(何况做互联网的话那点钱也干不了啥),尤其这一代大城市的年轻人不管赚多少钱大多都是月光族,很可能几个月没收入就连房租都付不起。但是,如果想组建一个战斗力强的核心团队,每一个人总得付出点代价,越大越好,甚至这个代价可以是没有实际意义的。好比美国大学的兄弟会的Pledge,或是鄙国土匪的投名状。
最后,我想到了很多年前微博上发过的一个段子,痴情男问“我对女神这么好,为什么女神对我的感情还不如她的狗”,回答“女神常年给她的狗铲屎喂饭洗澡看病,她又为你付出过什么呢?”
切记切记,你对于一个人或一件事的态度,决定性因素不是他们对你有多好,而是取决于你为他们牺牲了多少。相信我,这才是《裂变式创业》的精髓,更是颠扑不破的真理。
希望十年后,能像宗总一样,能来一回真的裂变式创业,至于现在,还是先聚变吧。
THE END
转载而来,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