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起一个故事
一位富豪想让儿子体验一下什么叫贫穷,他把儿子送到乡下的穷亲戚家去亲身体验。
他儿子在乡下住了一段时间,父亲接儿子回家。
路上父亲问,你觉得怎么样
儿子说,很不错
父亲问,乡下跟我们家有什么区别
儿子说,有很多不一样
1.我们家有一条狗,他们家有四条
2.我们家院子有个游泳池,他们家有个大池塘,水很清,里面有很多鱼
3. 我们的花园里有电灯照明,他们的院子里有星星和月亮照明,晚上一家人围在一起看星星。
4. 我家的花园一直到围墙边,他们的院子一直延申到天边。
5, 我们听CD,他们听小鸟青蛙还有其他动物鸣叫,他们在田里工作时,所有这些美妙的音乐会伴随着他们。
父亲对儿子的话很吃惊。最后儿子说,谢谢你,爸爸,你让我看到我们有多贫穷。
前天我朋友圈看了另一个小故事:
一位父亲说,一天,小女儿坐在他破旧的汽车的后座上,说:爸爸,我希望每个人都像我们一样富有”
这是一个一句话看哭我的故事。
昨天,我被707分那个河北女孩感动了,
她的文章,被人冠以感谢贫困的题目在传播。
我读了全文后,不知怎么回事,脑海中不断浮现我上面说的两个关于贫穷和富裕的小故事。
707分女孩说,感谢贫穷?我不认同。
当然,贫穷是事实,但不必感谢。
该感谢的是她和她的妈妈,把贫穷的日子过出了蜜,开出了花。
所以,我说,我从她的文章中看到了一位伟大的母亲
文章中母亲说过的话和做过的事,都让我明白,这个孩子能考高分的土壤,以及她母亲所给的养分。
她在文章中说,自己穿亲戚送的旧衣服,母亲说有:穿衣裳不图多么好看干净保暖就很好了。
除了给孩子说这么,他自己穿着20年前的校服。
女孩因为被班级同学嘲笑,母亲说,不要理他,踏实做事就好。
所以,女孩说,何必纠结于俗人的评论,那不过都是基于你的外表与穿着,若他无法看到内里的自我,不理睬他也罢。
人生的路毕竟不是走给别人看的。
她说,母亲的话她记到现在,我觉得她应该会记到永远。
一尺厚的积雪,母亲裹着棉袄,顶着风,向学校走去,不知道这一路有多少雪融化在母亲脸上,女孩和弟弟一路兴奋的玩雪,并向妈妈汇报一天在学校的所学所获,三个人走到天黑。
我们之所以被感动,是这件事情,描述的画面感,温馨而又美好。
这时候,完全忘记了贫穷,积雪中 在交通平等的情况下,这其乐融融的场景就是幸福。
所以,女孩写道:幸福不是因为生活是完美的,而在于你能忽略那些不完美,并尽力的拥抱自己所看到的美好与阳光。
她说到的那些感谢贫穷的理由,也恰恰说明了任何事都是要一分为二正反来看的。
没有玩具,没有零食,没有游戏,没有动画片……
有的是,和妈妈一起捉虫子喂鸡,等待第二天鸡蛋的美味。
没有芭比娃娃,有的是麦田边偷偷玩水的快乐
没有零食,有的是和弟弟爬树摘桑葚,品尝初夏那满嘴的红和一丝丝的甜。
这些零距离接触到大自然的美丽与奇妙,她认为是上天的恩惠与祝福。
所以她感谢。
不论你给我有什么,我都要用手中现有的资源,把生活过成盛开的花朵
出生在贫困的家庭,从物质层面来说,是不是抓了一手烂牌?但是,仍然努力去打。
她自己原文:“从卑微处走来,亦从卑微处汲取生命的养分。”
不怨天尤人,接受现实,哪怕现实给我以木桃 ,我则回报以琼瑶。
物质的匮乏,带来的不外乎两种结果:
一种是精神的极度贫瘠
一种是精神的极度充盈
她说,她只所以选择后者,是因为,她始终坚信教育与知识的力量
她文中母亲说的第三句话,:这(知识)是一条通向更广阔世界的路。
她的母亲,为她埋下了一颗种子,并让其扎根,这个种子就是,知识改变命运
用自己的一点点力量,希望以此更早的摆脱蒙昧与无知。哪怕是从背唐诗和算算术开始。
文中她母亲说的第四句话是:土松,苗反而长不出来,破土之前遇到坚实的土壤,才能让苗更茁壮的成长。
这句我特别赞同,这跟我家乡人说的娇生无义子,树不修不直,一个道理。
再想想开头我讲的那个小故事,我们该怎么样让孩子理解什么是贫穷什么是富裕呢
我把文章读给女儿听。女儿说,她一点都不贫穷呀,我真羡慕她和她妈妈一起捉虫喂鸡呀,还有和弟弟一起摘桑葚的事。
我说,可是她穷的没有新衣服穿呀,如果你也没有新衣服新鞋呢?她说,我不是经常穿姐姐和郭子涵送的鞋子吗?
洪兰博士说,在孩子崇拜父母的时候,做父母的要把价值观灌输在他的脑海中,那个时候父母说什么孩子都认为是正确的。我也在从生活的点滴中学着这么做,从这个女孩母亲那里,我又有一些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