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为了炫耀而学习吗?还是为了活的更明白一些?又或者只是为了提高收入(这个目的明确,下文不谈),让自己的生活变得更好一些。
在我们自己学习过程中,有没有这样一种心理呢?今天我读完了一本书,他人没有读,我就是比别人优秀、厉害,又或者将你的学习晒到朋友圈的一刹啦,只是证明自己学了,这样的学习心理我称之为炫耀性学习。这样学习的目的只是证明自己有学习这个动作,证明自己的优越感,你看,我学习了,你没有学,我是不是比你更积极向上呢,从而是不是比你更优秀呢。在中、外古代社会,学习这个动作本身就被认定为是高贵的,也是被权贵家庭垄断的,一般有钱、有势的人才能买的起那极为少量而珍贵的书,只有赋闲的人才能够有时间去读书,普通人只能每天不停地劳动,为一点碎银而用掉自己所有的时间,所以读书学习本身在我们的潜意识就是高贵的。“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成了炫耀性学习的基本理念。如果一直我们以这种心态去读书学习,只是为了展现一下自己学了之后的优越感,走马观花式的学习,不要求别的,只是为了总量多,学完赶紧去发个朋友圈,长此下去,个人的思辨、思考能力将不会得到很大的提升,甚至还是有坏处的,使人变得浮躁。更有甚者还有可能弄虚作假,今天没有读,把书用几十秒浏览一下,就对外讲自己学完了,跟小时候凑合完成作业是一样的。
另外,在我们的生活中,有没有这种情况,别人不知道的事情,你知道;别人理解浅薄事情,你却理解深刻,侃侃道来。由此产生了一种自我良好的感觉(心理学上称为自恋,自恋不是贬义词,轻微的是自信,过度的是自负),但我们若是以为了追求这种感觉去学习的话,就会形成一种以外部为向导,了解清楚之后就是在别人面前吹一把的学习模式,长此以往,选择学习内容方面就变得以他人为主,很难遵从自己内心的选择,也就很难把一个问题研究的深刻。
学习的目的究竟是什么呢?我想应该是:更为清楚的认识这个世界——大自然是什么样的?人类社会又是怎么样的?经济又是如何运转的?宇宙又是怎么样的?生命又是怎么产生的?生活的本质究竟是什么?以自我内心的驱动为出发点,想了解什么,就表明对这个内容感兴趣,在学的时候具有极其强烈的好奇心与求知欲,以此为出发点,将会披荆斩棘,勇往直前,你若拦我求知的路,我便跟你拼命。如此这般学习,将会对关系、对社会、对生活、对自然有更为深刻理解。人生只有一种猛士,就是看清生活的真相之后依然热爱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