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常常惊叹于某个建筑物外形漂亮、宏伟或者构思奇特。实际上,这个建筑物来源于设计师团队经受的大量计划修改,研究,会审,修订等流程,其中不乏业主的挑剔、可靠性安全性论证等诸多环节。可以说,每个经典的建筑设计都是修改出来的。
好文章也是修改出来的,很少有写作者灵感一现,就脱口成章,诞生一片高质量的文章。即便大文豪也无出其右,《红楼梦》的“批阅十载,增删五次”;海明威《永别了,武器》结尾经过了39次修改。
关于文章的修改,无戒学堂的无戒老师给我们上了生动的一课。
一篇文章,灵感来临的时候,就需要快速的落笔,迅速的把自己的感受写下来,写完成、写完整,此时保持思想、注意力方面的集中,过程中不要去做其他的事情,确保思路的延续性。因为是心灵的直接反应,写出来的初稿框架是全面的,想要描述的主题,构思已经能够充足的在文章中体现。需要记住的是,灵感不会始终驻留,会很快消失殆尽,如果失去了第一时间动笔的行为,尔后写出来的文章不足以、也无法体现自己对描述的主题、观点、感悟等初衷。
在激动时写文章,在冷静的时候改文章。
村上春树在《我的职业是小说家》中说:同一篇文章反反复复一读再读,咀嚼韵味,调换语序,变更细微的表达,我天生就喜欢这种“锤炼敲打”。
初稿的文章因为是灵感的产物,对情节是否合乎逻辑,对是否存在错别字考虑得并不多,我们常常看到自己的初稿质量不高,每个人都会存在这样的情况。需要第二遍、第三遍慢慢修改。
实事求是的说,我对这样提法的理解并不深刻,几十年来,完成任务也好,自己完成写作也罢。写文章匆匆落笔,匆匆交稿,总是觉得自己的文章写得并不突出,自己怀疑自己的写作根底不够,在这种没有成就感的状态影响下,逐渐的失去了写作的坚持,没有了写好文章的信心。尽管受各种外界条件影响,如领导交给的任务,企业约稿等,断断续续的写了一些文章,但是始终没能真正的拿起笔。成为了自己违背初心的一件憾事。
文章的初稿毕竟是灵感的衍生物,和大脑的思路是一致的,但是在语句的运用、逻辑的合理性、整篇文章的通顺方面考虑是欠缺的,甚至还会有不少的错别字,这些就是修改要处理和解决的事情。
无戒老师提出了一个建议,修改文章前大声的朗读一遍。在朗读的过程中,能够发现不少问题,譬如语句的通顺、主题的鲜明性等等。
每一篇文章都有一个主题,一篇好文章的关键在于主题能够迎合大众诉求,体现普世价值。文章陈述的事实、社会现象、拥有的一些社会共性观点,需要进行一次主题升华。如果写出的文章存在对主题影响的桥段,反而容易淹没主题,让文章显得很罗嗦,就需要进行修改甚至删除,删除不能反应主题的无用素材,同时将需要升华主题的内容补充进去。
确定文章修改的标准。文章整体为了建构主题服务的,那么,所有的人物、情节都是服务于主题要求的。我们需要通过和是否满足主题要求进行比较,删减不满足的情节和片段。
修改文章并非一味的删除,反而,当我们发现与主题有关的情节不够丰富,还要进行补充和完善,甚至进行重点描述。如对于人物的形象刻画不够深刻的,可以去补充人物的一些成长史,心理活动等方面的内容。对于非常有用的素材,倡导进行重点的描写,通过反正关系等手段,比如张三性格十分的吝啬,可以从家庭背景进行阐述,原来从小贫穷影响,或者为了照顾长期病重的老人等等,张三的吝啬变得情有可原了,再发现他遇到同学手术需要捐款,他比别人捐的并不少等,自然张三的吝啬并不可恨,变得可敬了,主题顿时升华了。
一篇文章的修改环节做的还有不少,情节渲染、金句的运用、语言的精炼、优美等等。修改可以反复多次的进行,学会用挑剔的眼光修改。那么,修改文章就是对日常写作者基本功的检验,这是一个长期的学习过程。本身也是一个写作者的素养。
【无戒学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