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这篇文章的原动力有两个,其中一个来源于今年读过的一本烂书《巨婴国》,另外一个来自于微信读书上都人气大v发布的一个深受追捧实则废话连篇的名著讲书。其中第一个对我触动更大些。
平时喜欢读完一本书都要写一点评论,倒不是为了写给别人看,往往是记录自己读书的感想,回头自己翻着看看,像一本成长日记。但是当前是一个流量为王的大数据时代,几乎有所的读书app全部融入了社交元素。其实这是一个挺有意思的改变,在读书中某一段落,某一句话,可以看到别人的想法和评论,经常收获自己没有想到的地方,完善自己的观点;在读完做整体评价的时候,可以看到形形色色的人从不同角度做出的不同评价,给人很多启发和灵感。
今年读了武志红的《巨婴国》,说来好笑,我读这本书之前并不晓得它是讲什么的,只知道这本书突然一纸通知遭到全面下架,成为所谓的“禁书”,我是一个稍微叛逆不太合格的社会主义渣渣,尤其在读书这方面,越是禁书越是好奇想探究一下遭禁的原因。所以本来我很久以前就有这本书的电子版,从来没想过翻开来看一眼,因为被禁,反而让我产生了翻开来阅读的兴趣。
看完以后真心搞不懂郭嘉为什么要禁,整本书逻辑混乱,自己的论点自己都不能支持,只是一而再再而三地喊口号一样说中国国民的巨婴属性。整本书的价值可能只在标题三个字,用自己的某几个心理治疗的病人的某个问题上升到整个国民性上。
真的很想说,郭嘉不要费尽心思禁书了,本来是本烂书没人有兴趣,一禁反而等于给一本烂书打了广告,豆瓣上甚至有人叫嚣“这本书都被禁止出版了,你们还敢说它是一本烂书吗”。在很多人(包括从前的我)的眼中“禁书”=说实话=“好书”,禁书作者=良心作者,郭嘉的某些禁止出版的书单默默地在民间流传成了必读书目。无形中为这么一本烂书打了广告,郭嘉不觉得自降身份吗?
郭嘉应该相信民众的判断能力,若没有被禁,任何一个仔细读了这本书的人都会发现作者的逻辑漏洞;然而郭嘉不相信民众的判断能力,把民众当成小孩子来保护,这本书被禁了,一下子因为被禁而出了名,更多的民众读不到内容,只能拿着名字这三个字自己想象YY,于是乎,一本神作诞生。
摘抄一下自己当时写的关于《巨婴国》的评论(与本文中心思想无关,没耐心的小伙伴可以跳过)
当看到十分之一的时候我就觉得这是一本烂书了,但是网上两极分化的评论还有各个出版社的突然下架还是让我很好奇,没有读完没有资格下定义,说不定后面有很精彩的地方呢,这个想法是我坚持读完的动力。
读完以后,怎么说呢,坚定了这是一本烂书的想法,但是不能不说,其中有几篇内容,大概占整本书十分之一吧,比如家暴问题,比如妈宝,比如父亲的缺位,如果单独拿出来还是挺好的文章的,但是整本书逻辑混乱,写得啰啰嗦嗦神神叨叨,老太太的裹脚布一张,而且很多用来论证的例子不知所云,完全是生拉硬套,让人看不出所举例子跟要论证的观点有什么必然联系。
人说做心理研究的人如果自己本身没有一个强大的自我意识,很容易被研究对象带的自己也不正常,从武志红的很多论述内容,感觉作者就是一个精分很严重的人,所以才使得整本书逻辑混乱。从作者的论述看,作者的家庭和出身也是并不完整或者说并不美满的,导致产生很偏激的想法,比如对孝道的论述,也许从自身经历出发,引起了很多同样遭遇人的共鸣,所以才有了评价上的两极分化,从自身出发探究跟你同样遭遇的人的心理问题,本来是很好的切入点,但是以偏概全,把帽子扣到整个民族的头上就不对了,一个咨询案例的个案就敢得出结论整个民族如何如何?
在豆瓣、知乎、论坛上都可以看到对这本书的讨论,观点两极分化严重,在其中我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但凡高度评价这本书的人,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称呼作者为“老师”,这批人已经不仅仅是对这本书高度评价了,而是已经上升到对“武老师”的个人崇拜了,其中一部分人更是升级为作者的卫道士,一旦发现评价不高的评论就要上去攻击,攻击的内容也很可笑:
“你说这本书不好,是因为你是巨婴,被说中了吗?”
“都被禁止出版了,你还说不是好书吗?”
“你说不好,你来写啊!”
我第一次在跟读书相关的圈子里头大跌眼镜,还可以这样操作?难道我嫌弃鸡蛋不好吃,我还要自己生一个蛋不成?
同样的事情发生在我说的第二个微信大V的讲书,我写了评论,“开头太啰嗦,太低估听众的水平了,直接进入主题多好”,同样是被几个人站出来抢白:
“老师做节目辛苦,不喜欢滚”
“你行,你来”
不仅仅这本书,去翻一翻很多成功学的书的书评区,都有这样的现象。
综合看了一下,其中大部分人是没有读过之前就已经称作者为“老师”,而带着一种盲目崇拜的心态去读,越读,越发现,说的真有道理。
这种把自己姿态摆得太低的人,我真的没话说,不知道你是在读书,还是在被洗脑?
私以为,我们做读者的,还是不要把自己的身份放得太低了。除了传世的经典著作,自古以来读者和作者都应该是一个平等沟通的地位,读书是跟另一个平等的灵魂对话;若先放低自己,去看一本“老师”写的书,那就不是灵魂对话而变成聆听教诲了。那就真的不能怪某些作者把我们的大脑当垃圾桶了。
所以我呼吁,若非传世经典,现代的作家,我们不要随便称“老师”。批判地阅读,辩证地吸收,有道理的接收,把作者灌输的垃圾退还,拒绝成为思想的垃圾桶。
说完……个人意见,仅供参考。
武志红的铁杆迷请轻喷,不喜欢的,请点左上角叉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