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获得平静的力量?

《人性的枷锁》

这本书是由英国小说家、剧作家威廉·萨默塞特·毛姆所写。你想了解人性吗?读这篇文章就对了。故事以毛姆亲身经历为蓝本,描述了身有残疾的主人公菲利普从孤儿到长大的完整过程,亲情、爱情、友情,校园、艺术、理想,在重重枷锁中,他苦寻自由而难得,最终发现这都是人性的本来面目。

这次我们重点解决的问题是:“如何获得平静的力量?”


『存钱』

人们对待钱的态度有三种,存钱、花钱和借贷消费。

这三种态度的背后是:三种人的人性。

第一种控制欲望,第二种顺应欲望,第三种透支欲望。

我们之所以觉得存钱难,原因在于这是一件反人性的事。

因为,人都会对顺着自己的事物不产生戒备,但对与欲望相冲突的部分,表现出强烈的排斥感,甚至是毁灭欲,这是人性的一大缺陷。

近在咫尺的美食,唾手可得的各色商品,说不想要是假的。

10年后的成功?20年后的大房子?这些东西只能成为我们午夜梦回时的惊鸿一瞥,不能成为朝思暮想的目标。

因为即时满足的欲望,会把它们锁死。

什么梦想?安稳的打工,它不香吗?

什么希望?还是躺平刷剧、打游戏吧。

什么未来?享受当下,才是王道。

怎么判断一个人的人性?

你只要看他对钱的使用,就能看出他对欲望的掌控,也就能判断出他的未来。

它的原理是,对钱的使用,其实就是对时间的使用。对时间的使用就能看出一个人的未来。


『做人』

总有所谓的过来人,会跟你说:“先做人,再做事。”

但是,这句话其实是对你的要求。让你做一个友好的人,会来事的人,有眼力见儿的人。

小了,格局小了。

“先做人”,你的视角一定是向内的,而不是向外的。

也就是,传遍全网的那句话:你不要对任何人抱有精神上的洁癖,这个世界上,每个灵魂都半人半鬼,凑近了,谁都没法看。

这才是你在大脑中应该武装的观点。

对人要求高,对人有精神洁癖,那说明你对人有要求,有欲望。

只有当你对人要求低,对人没有精神洁癖的时候,你才能波澜不惊,遇事不慌。

当你在思考“他怎么那样?”的时候,他也在思考“你怎么这样?”

当你对人不再抱有特殊期待,专心做事的时候,你就发现,自己再也搅不进那些纷争里了。

其实,所谓的“半人半鬼”,说的也不是人好、人坏,而是人们对欲望的控制力不同。有的人觉得别人不能比自己好,这种欲望就会让他产生嫉妒、自私和偏执。

有的人觉得别人应该听自己的,这种欲望就会让他特别想控制别人,以至于使用一些小手段。

总之,一切表象都是术,背后是人性对欲望的拿捏。



『做事』

工作是万病良药。这个病不只是身体的,更是心理的。

确切地说,当你把注意力都放在了工作上,心理的病就会减少,对应的身体也会好很多。

那么,为什么是工作,而不是其它一些东西呢。

答案还是欲望。

人会思考,就有欲望。那么,想要解决小欲望,你就得用更大的欲望去替代它。

更大的欲望包括,10年后成为一个什么样的牛人,帮助多少人解决多少问题,如何造福社会,如何服务国家,本质上,都需要你工作。

只有工作,你才可能达到这些更大的目标。

当你的脑子里装的都是更大的目标时,你才不会被一些人际上的琐事,关系里的难题绊住。

所谓“将军赶路,不撵小兔”,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将军的目标是打胜仗,不是在林子里面BBQ。

如果你脑子里想的是如何做BBQ更好吃,那么没带辣椒,就足以让你大发雷霆。

相反,如果你想的是如何获得更大的成功,那么生活中的琐事,都无法搅动你的心。

正如哲学家尼采所说:走在大街上,听到背后传来的骂声,我连头也不回。人生如此短暂和宝贵,要做的事情太多了,何必为这种令人不愉快的事情浪费时间呢?

总结一下,你总觉得讲成功太功利,但是不功利的你,平静吗?快乐吗?对成功的理解就是功利,那么说明你本身就是功利的人。用更大的目标激励自己,鼓舞自己,才是对成功更正确的理解。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社区内容提示】社区部分内容疑似由AI辅助生成,浏览时请结合常识与多方信息审慎甄别。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