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教
在清朝的历史上,张英、林则徐、曾国藩被公认为家教最成功的三大家。而曾家是中国旧家庭的典型。曾家的崛起也堪称是个典型。多少代不忘耕读之本,耕是吃饭的本事,读是入世取功名的根本。
而曾国藩便是在此种环境下成长的。曾国藩的祖父曾玉屏言传身教地教会了曾国藩“勤俭”二字。勤劳锻炼了星冈公,星冈公也从中得到了大自然的回报——鳞甲一样的小山丘被改造成阡陌相连的田地,乡里人也因此对他刮目相看,曾家也因他的勤奋而逐渐发达。而身处象牙塔的我们,离紧张的高考岁月愈远,愈是忘记了勤奋为何物。曾经,课间十分钟被我们分成好几个部分,分别安排不同的事情。我们会因稍微耽搁时间而自责不已。而如今却不知让多少个十分钟从眼前溜走。
曾国藩的父亲曾麟书更是为他铺就了一条走向学而优则仕的金色之路。曾父成家立业后,深以“不学为耻”。他十分重视教育,且深知一曝十寒是对读书人最大的危害。因此,他从小就培养曾国藩的自觉阅读兴趣。同为农家,现当代重视孩子教育的农民家庭少之又少。教育资源的分配本就不公平,若是家长见识短浅,早早地便让孩子辍学打工补贴家用,那么寒门便当真是难以出才子了。
另一位对曾国潘影响颇深的人是其母亲江氏。江沛霖在曾家的发达史上起到了相当的作用。这与她坚韧、刚强的品格密切相关。曾国藩一生便是继承了母亲的刚强性格,敢于与困难周旋,有股冲天的倔强之气。他曾对九弟曾国荃说,吾家祖父教人,亦以“懦弱无刚”四字为大耻。现代人在科技发达、生活富裕的同时,也逐渐丢失了坚韧等优良品质。国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科技的发达是一件好事。可与此同时,许多人的精神世界逐渐被充裕的物质所锈蚀,忘记了“居安思危”,而把贪图享乐当作追求的目标。
如今社会,大多数家庭都不重视家训、家风,以至于培养出来的子女有许多劣根性。穷人家的孩子通常因被父母养成富二代而一身弊病;富人家的孩子大多因父母对教育的重视而品行优良。虽然有小部分家庭并非如此,但这一现象近年来却越发明显。
我们都知道,原生家庭对一个人的影响是很多大的,又闻“江山易改本性难移”。那么原生家庭不好的人该如何自处呢?是否原生家庭便决定了一个人的一生呢?对这些问题,我一直怀有疑问,直至看到曾国藩在京时期的经历,才觉疑虑顿清、豁然开朗。
二、品性
曾国藩二十四岁以前,足迹从未踏出湖南,到过的地方只有长沙、衡阳等地。他也像所有读书人一样,把科举考试看做改变自己命运的唯一途径。当他“出湖”后学有所成,站在京师翰林的高度时,便有了“今是而昨非”的意味。大学生们又何尝不是,从一方教室来到自由开放的大学校园,见识与感悟自当不同于昨日。可大学生是否因环境的改变而及时调整目标呢?
总之,曾国藩此时已不再被科举考试所局限。他立志要做“圣贤英雄”,要“志大人之学”。他在与唐鉴、嚄仁等理学家“肆力于宋学”期间,切肤感到:一切目标都必须靠踏踏实实,一步一个脚印的努力来实现。他开始重塑自己。并自立课程十二条来督促自己。“日课十二条”,可以说是曾国藩重塑自己的具体做法。然而,无论是立德、立功、还是立言,“不朽”的道路是异常艰难的。
在曾国藩任翰林院官之初,他本要用功,但日日玩憩,每日都是送往迎来,吃酒、读书、闲侃。所以他早期的日记每天都在“检讨”,但又会故伎重演。这和许多大学生的经历何其相像!每日都说明日要努力、早睡、锻炼,可每日却又把目标推向明日。
在日记里,曾国藩分析为什么如此交游往来,无非是好名,希望别人说自己好。并且这个病根已经很深,只有减少往来,渐改征逐之习。除往来吃请、征逐日月之外,曾国藩还有一个“喜色”的毛病。本来一个青年才子,志得意满,起居生活不注意小节,也是人之常情。但除家庭生活外,曾国藩颇有“喜色”之意。这对于一个有志成为理学家的人而言,就是非分之想了。他的日记中曾多次出现“押亵”朋友姬妾的检讨。曾父在写给他的信中也嘱咐他要“节欲、节劳、节饮食”。
此书读至此时,我难免感到吃惊:没想到曾国藩年轻时也曾有过这样一段放荡不羁的日子。中国有祸从口出、言多必失的箴戒,但青年时代的曾国藩喜欢直来直往,常与人争得面红耳赤,而且还有议论人短的毛病。曾国藩在检讨自己的同时,在处事待人方面也日渐成熟。给人留面子这一点尤其成为他以后待人交友的一个重要原则。
梁启超曾评价曾国藩意志之坚卓,实不知曾国藩当年为此如婴儿失乳般痛苦难熬。他“一日三省,慎之慎之”。后来才说出“人的品性是可以改变的”这样的话。
反观一些怨天尤人的青年人,实在是仅停留在表面的立誓上,并没有下大功夫去躬行实践。我曾观察身边的朋友,发现原生家庭好的人个性相对开朗、人际关系融洽。而另一类人在性格上的缺陷相对较多、不擅交往。在青少年时期,我们的自我认知尚未达到一个高度,只知自己可能不受欢迎,却不知深层次的原因。可当我们成年后,在了解自我后,便会发觉自身存在的问题。
这时候,若是一味埋怨原生家庭,不但没有任何用,反而还会变得狭隘而激愤。那么,这一类人应该如何?曾国藩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阅读此书让我切身体会到了“读史明智”四字的含义,仿佛于浑浑噩噩中为我敲响了警钟。反思自己进大学后近一年的一无所获,并拾笔写日记,思考并自我检讨。落后便要挨打,于国家,于个人,都是如此。安逸如同温水煮青蛙,而被煮之人却浑然不知,一点一点把要求降到最低,得过且过,全然忘记初心为何。戒之,慎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