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九十年代初的大学生,静思恍然间,与现在的大学时代,竟已经二十余年的跨越,若我回到从前,我还会坚持的东西会是什么呢?我会去寻找什么好好珍惜呢?
我是典型的文艺女青年,回到出生的70年代,我很怀念那个岁月的简单、纯净和美好,看着女儿酷爱文艺,拍微电影,搞校园文化活动,朋友圈时常深刻地发些深思感慨,我远远看着解读着欣赏着体会着,偶尔也回应评论着。看着为出国留学忙碌的女儿,我思绪延绵,如果我生活在这个大学时代,我渴望捕捉的事物会是什么呢?我会努力保留什么好好延续呢?我要创新什么呢?
第一部 我
我是理工科妈妈,滨海城市读了本科化工专业,回家乡北方央企从事的石油能源行业。生活里时尚的元素占据空间,骨子里渗透着感性思维,而行事风格却让职业历练的理性分析决策,我在自我和现实中穿换跳跃,不安现状,不期然形成了跨界思维。
年轻时候的我是那个年代很特殊的细胞,总有不常与人的思想,我总想把生命活出精彩,总在寻求理想的世界。
那段挣扎纠结的岁月真的可以单回忆成几集电视剧剧本,其中有家庭观念,长辈观念,女性自我认识,母亲责任,地方观念,文化冲突,传统与现代的激烈碰撞,产生的不是火花都是爆竹。
我总是坚持“舍得”原则,而且听从内心深处的声音,做我思考后还要追求的事情。这导致我更多的面临选择,在我人生过去的岁月里,印象最深的就是总要面临选择。
我总是眺望远方,虽然在夜晚望着窗外,除了小城市街上急驰而过的出租车,一切都很不确定,但是总有一个信念在敲打我的心,你不能错过,哪怕放弃安稳,也要去寻找自己真正要追求的东西。
于是,一番奋斗,我2002年行走在北京的街道上,这已经是努力考研之后的结果。而那一刻,我想的是,一个城市的人文环境是与个人的思想相辅相成的。一个人,选择生活的城市,真正融入一个城市不是物质上的房和车,是一群和你有思想共鸣、价值观一致的朋友,是能让你成长的大环境。
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