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与困惑
我是一个与好奇心和读书结缘的姑娘。
经历过拉着爸妈的手整天问各种十万个为什么;
经历过和朋友逛街他们去买衣服了我站在书店久久不愿离去;
也经历了买到一屋子书,却开始疑惑读书的意义?
为了满足好奇心?
那为何很多书买了便囤着,而不是马上去翻阅解渴。
为了学习知识,看到更大的世界?
为何我跟风买了《失控》《必然》,耐心面对厚厚的大部头,可最终还是敌不过看不懂精髓的失望?
为了学到经验,学到做事的套路?
那为何我把《演讲圣经》《金字塔原理》从头到尾读了又读,以为自己学到了,实操起来却找不到方法?
新世界的大门
后来订阅得到的樊登速读栏目,继而受影响成为樊登读书会的一员。
樊老师给我两个启发:原来书还可以这样讲(分享);原来书还可以这样读。
原来书还可以这样讲(分享)
1,是沟通,而不是陈述
樊登非常会沟通,坡道充分,会让你觉得,这书与你有关;
内容中也不断有小钩子,让人不容易分心
_例如_
2,融会贯通,而不是简单『汇报』
联系其他书籍的观点
联系他的生活见闻
联系他对于事情和趋势的判断
有时听了一本书,犹如博览这个系列的群书
印象很深刻在《洗脑术》的讲解中,樊老师除了介绍书中内容,还讲到FBI、邪教与邪教的解毒组织对洗脑术的应用,惊讶中我掐了下表,发现几乎每2分钟樊老师讲清楚一个故事换下一个……这么大的信息量,也只有樊老师可以融会贯通之后,以轻松的口吻讲述给我们听了。
3,学以致用,而不是掉书袋
用意是让受众因书籍而生活更好,初心热忱
关于生活的、工作的、心灵的、健康的、认知的、技能的
可以听出樊登对于大家的祝福、希望以及一片善意
带着一颗热忱的心去分享,还是照本宣科讲完了事,完全不同的态度。
比如《你也可以写故事》,他非常热忱地和我们介绍,写故事其实不过是怎样,
原来书还可以这样读
1,读书不求全,读透一个方面
高效演讲时,樊登讲透了坡道这个部分,然后说其他部分其实不是很必要,因为当明白了演讲是给观众送礼物,以及让观众感到与自己有关,肢体语言什么的便是小问题了
2,懂得吸取重点,读作者最擅长的部分
商业的本质时,樊登说,书中还写了财务等方面,但财务并不是杰克韦尔奇的擅长所在,这本书重点读作者擅长的部分
3,学以致用,读过的知识懂得怎样使用
《你也可以写故事》时,用好几个影视的故事告诉我们什么是故事,发生了什么事这个叫情节,之前怎样-发生什么-变成怎样,这个有转折的才叫故事。全程都在用各种案例演示这个原理,并且告诉我们为什么要写作,怎么开始写作。可以从讲一本书,到告诉我们怎样做怎样用,学以致用。比看了很多书,合上书不知所以然好多了。
以输出带动输入
只读书,不写作,会让人自大,以为自己很懂。读了什么,结合自己真实的故事,与作者共鸣,举一反三,思辨作者的观点,与作者辩论,与论据较真儿,那才是带劲儿的阅读生活吧。我打算以樊登老师讲书的方法,来写作。输入输出一起上,激活自己的大脑,我期待输出成为享受,而不是如抽丝的那天。当然了,写作有无数的套路,让套路让生活简单起来,让写作高效起来。
今后的阅读计划
我发现书分3种,读法各不同
1,为了学习方法论(套路)
**用思维导图总结出方法论,根据方法论迅速理解书中核心概念**
核心概念-概念辨析-概念案例-激活已有知识-举一反三举自己的例子
核心概念:仔细研读,结合案例彻底明白,内涵以及外延
举一反三:拿自己生活中的例子来支撑核心概念的观点,不要说没有例子,不会有那么无趣的人生,一定是对平时生活缺少观察和体验
目的:如此一番下来,书中核心知识点都掌握了,并且完成了与自己生活的关联,两个效果:
- 遇到类似情况,会主动调动这条方法论
- 遇到类似方法论,会主动激活对生活更多的观察和体验
2,为了升级认知,更好地角度去认识世界
认知是有体系的认识世界的科学,科学讲究完整、客观、自洽。**这种书要花时间坐下来,细细研读**,其实我读一些认知升级的东西都是这种方法,比如李笑来的《通往财富自由之路》,必须坐在书桌前,一字一句读过去。因为升级认知换句话说就是洗脑。洗脑这事儿切记要讲求逻辑,从A推导B,从B推导C,一步疏忽大意,A到C如何达成就成为一个迷。况且需要升级的认知也不是A-B,B-C两个步骤就完成,有可能是A到F,A到Y,这时的升级过程少不了专注力与紧跟节奏地快速思考。
3,信息类,新奇特
这可能是最轻松的阅读了。
- 新闻适合浏览,比如某公司又拿到C轮投资,某明星又离婚,这种信息知道即可。如果感兴趣再去探个究竟,但终究不需要纠结什么。
- 可以总结规律,某类信息出现地多了,说明什么趋势?某种声音多了,说明什么舆论导向?
- 朋友圈也属于信息类,朋友圈阅读倒是有些乐趣:看看朋友们都转发些什么,看看转发语体现了什么情绪?没有无缘无故的爱,更没有无缘无故的转发,转发说明了七宗罪中的哪种?说明了文章抓住了什么点?研究人性,必看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