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也萧何败也萧何——林希短篇小说《流浪汉麦克》解析

一双捡来的奢侈品皮鞋为德国流浪汉带来了好运,随着皮鞋的丢失,他的好运就此结束。这是老作家林希先生用诙谐的语言为我们讲述的一个黑色笑话,让我们也有机会看了一出有关洋人的“洋相”。

这件具有讽刺意味的事,大约发生在清朝末年民国初年的天津。

路威酩轩,这是法国私人定制的奢侈品皮鞋,是皇室贵族的身份象征。德国流浪汉麦克,从刚停靠在天津大光明码头的一艘游轮上落地,便蹬着这样一双价值连城的皮鞋闪亮登场,开启了他在天津的一段奇遇。

不过,这双皮鞋,不是麦克的,是他在游轮上捡到的。

即便有了这双皮鞋,但因为自身的实力和素质不匹配,最初也只是为麦克获得了在教会开办的野鸡窝收容所三个月的免费食宿。野鸡窝堂主的目的很明显,专门结交或投资有“潜力”的流浪汉,为今后积累资源。刚下游轮的麦克因为脚上的皮鞋,被堂主误认为是“潜力股”。三个月后,没有任何出息的麦克最终被撵了出来。

旧时的天津,商机多多,吸引了许多洋人,有带着资本来的,也有像麦克一样两手空空来找饭辙的。大多找饭辙的,由于洋人的身份,通过各种机会,不久就混成了富翁或有身份有地位的人。

在中国人开的洋行中,为了让洋行名副其实,都会聘洋人当经理或者副经理,目的是站台,充当门面。所以在一些大餐厅外,长期有猎头在寻找洋味十足的洋人。

其实,在被撵出野鸡窝前,麦克也作出过努力。他曾经跟在其他洋人身后进入餐厅想混饭吃,无奈没人招呼没人理。不过,这种想混吃混喝的行为,加上脚上那双皮鞋不是定做的,号小脚大,麦克得踮脚走路,带来的后果是穿帮。穿帮了,麦克也就被猎头们否定了。也有猎头向麦克吹响西洋歌剧名曲口哨试探的时候,但麦克根本不懂音乐,接不上茬,曝露了他的素质,便多次与机会失之交臂。

麦克想要翻身,需要一个激活他“洋味十足”身份的机会。

被撵出野鸡窝后,没有一技之长,又没本钱做生意,麦克开始饿肚子。就在这时,机会还真来了。

饿了一天肚子的麦克,晚上倒在一德国人家阳台下睡觉时,被楼上主妇扔下的一盒德国缝纫针砸醒。第二天,他把这合针卖了1块7毛钱。他将这些钱买了天津大麻花,又挨家挨户用麻花换缝纫针。这一波操作,他赚了4块多钱。此后,他还发动另外两人上门以天津大麻花换针。

钱算是有了一点,还可以有底气进入餐厅吃饭了。长期去餐厅吃饭,麦克的身份终于实现了“洋味十足”,现在的他,才似乎与脚上的那双皮鞋匹配了。橄榄枝也伸过来了,他被一家中国洋行聘为副经理,专门在外间办公室负责接待客人,主要是交谈几句后,把客人领到里间的中国老板处。附加条件是:每天上班时,他必须穿着那双身份象征的皮鞋。

凭藉这双皮鞋,麦克在天津过了八年衣食无忧的生活。八年里,他的生活开始中国化,懂了不少方言,爱上了天津的小吃,而且,他还染上了中国人爱看热闹的习惯。

不过,就是爱看热闹这个习惯,又将麦克打回了原形。

有一次,距洋行不远的一个戏台发生火灾,麦克随着大量的人流往前去看热闹。但返回时,越来越多的人流还在源源不断涌来。当他非常艰难地逆行挤过一浪又一浪的人群来到外围后,他突然发现,自己竟然赤着双脚——那双价值连城的皮鞋被挤丢了!

没有这双身份象征的皮鞋,他就不可能再到洋行上班。他请了假,疯狂的到处去寻找这双皮鞋。皮鞋还没找到,两周后,他被洋行辞掉了。麦克,又重新当起了他的流浪汉。这正所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流浪汉麦克一无资金,二无本领,他的命运自己根本掌控不了,只有交给运气。好在当时天津生意场上的一些猫腻,让他确实碰到了好运气。随着那双相当于他贵人的奢侈品皮鞋的丢失,赋予在他身上原本就虚无的能量也消失殆尽,麦克一下回到捡到皮鞋前的裸身。要想再次翻身,没了皮鞋的加持,可能性太小。

小说的结尾,特别提到了当初扔下一盒缝纫针的那家德国人,他们已经搬离了那栋楼。那今后,麦克的饭辙要去哪里找呢?

作家在讲述故事的同时,也为读者徐徐展开了百年前天津的一幅黑白而又厚重的历史画卷,让读者看到了老天津卫的繁华、风土人情、世井百态,当然,也包括那些猫腻。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