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蜗牛阅读」写书评功能调研分析V1
1. 调研目的
体验和分析「网易蜗牛阅读」的书评功能,判断该书评功能是否值得「微信读书」借鉴。
2. 功能概述
「网易蜗牛读书」是网易推出的一款阅读产品,slogan是时间出新知。不同于以往阅读产品在书籍阅读权限上做文章的方式,「网易蜗牛读书」的最大特点是对阅读的时间价值的把控,也就是“时间付费”。普通用户每天赠送1小时免费阅读时间,可阅读全站书籍,增加阅读时长则需要订阅会员功能,以此来培养用户的阅读习惯。此外,还有非常特色的领读人功能,由读书会、书店、共读社群、出版社等领域的读书达人或者媒体运营团队推荐好书、制作书单、发表书评,从而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一本书,形式类似于专栏文章。
书评功能上线于2017年4月的1.1.0版本中。用户可以在移动和PC端编辑、上传书评。书评中可以添加书籍、图片、批注等内容。所有用户都可以写书评,领读中的书评则主要是由读书会、书店、共读社群、出版社、大咖产出,内容涵盖书单推荐、专栏等等,阅读者主要是普通用户。书评还支持关注、私信、转发、收藏、评论、点赞等互动功能。
书评功能不仅仅为普通用户提供了书写和分享的传统书评方式,领读人输出的高质量书评更加丰富了平台的内容构成,也使用户之间建立起联系,形成一个多层级用户组成的内容生态系统。
3. 写书评入口及业务流程
书评功能共有四个入口,从“领读”、“分类”、“书桌”、“我的”功能分支内均可以找到写书评功能的入口。用户在阅读领读人发布的内容时、在浏览书籍详情时,在阅读的中途,以及个人主界面中都可以发布书评。
入口1:领读-写书评
入口2:书籍详情-写本书书评,获时长奖励
入口3:书桌-阅读-菜单-写书评
入口4:我的-我的书评-写书评
可以看出四种入口分别对应四种不同的使用场景
入口1:从领读界面直接进入写书评,方便领读人直接进入写书评的功能,满足内容编辑、分享的需求。
入口2:从书本详情进入,方便已经阅读过书籍或者想要阅读的用户进行书评撰写。
入口3:从阅读时的菜单栏进入,方便阅读者在阅读中途记录读书感悟。
入口4:从我的书评进入,方便用户整体查看、整理、编辑已发表的书评
图表2 网易蜗牛阅读写书评功能业务逻辑图
4. 用户、场景、需求分析
通过对书评功能的用户、场景和需求分析,可以发现书评功能主要满足了三类用户的需求。
普通用户:书写、记录读书笔记的需求;知识分享和社交的需求;获得书单推荐的需求;获取知识的需求。
领读大咖:增长粉丝、扩大影响力的需求;宣传作品的需求;盈利的需求。
媒体运营账号:增长粉丝、扩大影响力的需求;盈利的需求。
将书评或读书笔记的传统模式转变为内容输出平台,由专业用户输出高价值内容,引导普通用户阅读,从而使不同用户之间建立起联系,满足用户更多的需求,这是网易蜗牛读书上线书评功能的主要原因。
5. 网易蜗牛读书与微信读书书评功能对比
通过对两款产品书评功能的对比,总结相同点和不同点。
6. 结论
1.网易蜗牛读书的书评功能在内容编辑上具有一些突出亮点。
支持PC端编辑
可添加图片
更丰富的字体、字号和段落对齐格式
2.不建议微信读书的书评功能借鉴以上亮点。
第一,从目标用户群体的需求来看。网易蜗牛读书的主要用户群体分为普通用户(主要是书评的阅读者)和大咖及专业运营(主要是书评的生产者)。通过大咖和专业运营产生高质量领读内容,营造优质的阅读氛围。输出高质量的领读内容需要更加复杂的编辑和排版功能,因此网易蜗牛读书的书评编辑功能更加丰富。而微信读书利用已有的用户基础和用户朋友群以社交的方式连接用户,用户自发生产内容,互动。因此,微信读书的书评编辑以简洁、高效为优先考虑。
第二,从两款阅读产品的内容来看。书评功能不仅仅是用户之间互动的重要基础和纽带,更是网易蜗牛读书重要的内容生产方式。但是,对于微信读书来说,微信阅读除了常规书籍外还涉及有声读物、漫画书、网络小说等内容,内容更加多样化并且并不依赖用户的输出。
第三,从用户运营方式来看。网易蜗牛读书通过特色的时长阅读,以及深度阅读打造更加专业的阅读场景,用户的进入通常以领读人粉丝引进为主。用户进入后,需要以有价值的、有趣的内容吸引用户留存。因此,图片等更加丰富的编辑功能必不可少。而微信读书主要通过微信导流,用户更加在意的是好友的阅读动态,以及通过竞争满足虚荣心。因此,简洁的书评功能已经可以满足用户分享和交流的需求,不需要更加复杂的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