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淘宝收藏夹里,有一家经常买的老店。
卖衣服的,她家的衣服整体而言,性价比高,物美价廉,每次买,都得准点去抢。
抢到的那一刻最开心了,接下来就是静候快递派送,收到实物时,那种激动的心情已经不复存在了。
也时常买到不怎么合适的衣服,然后费精力去转让, 如果能顺利转让掉还好,假设转不掉,就会忍不住说自己,花那么大力气抢什么呢?
是啊,为什么要抢呢?
虽然衣服质优价廉,可说到底也只是日常要穿的衣服,可选范围大,不一定非要在这家靠抢的。
再来看一个例子,关于饼干试吃。
有两罐饼干,一罐装了10块,一罐装了2块。
分别给两组人试吃,结果显示,吃两块饼干的那组人,觉得饼干更美味、吸引力更大、价格更贵,虽说两种饼干根本就一模一样。
接下来,实验有些变动:
这次先给一组人看罐子里装了10块饼干,之后又换成装有2块饼干的罐子。
并分别给出两个理由:一个理由是,还有部分饼干要分给其他试吃者。另一个理由是,因为工作人员失误,饼干只规定提供这么多。
答案也很明显:较之一贯短缺(只提供2块),对从充裕变到短缺的饼干(还有要给其他人),人们的反应更为积极。
对应到抢衣服的例子也一样,我们不光在物品稀缺时更想要它,碰上有人竞争时还最最想要。
可以说,渴望拥有一件众人争抢的东西,几乎是出于本能的身体反应。
而且较之一贯短缺,从充裕到短缺,反应更积极。
新出现的短缺,不仅局限于实验,在现实生活中,也是比比皆是。
好比各地的革命、暴乱和内战。
从法国、俄国和埃及的革命,19世纪罗德岛州的多尔叛乱,美国南北战争,20世纪60年代的城市黑人反抗斗争......在上述每一个例子当中,较长的安定发展时期后都出现了一连串紧张的倒退,并最终引发了武力斗争事件。
这种模式为统治者提供了一条宝贵的经验:
自由这种东西,给一点又拿走,比完全不给更危险。
毕竟到了手的自由,不经一战是没人会 放弃的。
这个道理不光适用于国家政治,家庭也是一样。
父母随随便便许诺权利、设定规矩,有可能在无意之间给了孩子一些自由,之后再想夺走这些自由的话,孩子们必然会反抗不休。
比如有些家长只在想得起来的时候才禁止孩子正餐后吃零食,于是孩子会觉得吃些零食是理所当然的。这时再想定规矩不让他们吃,事情可就棘手、麻烦多了。
因为孩子并非少了一种从来没享受过的权利,而是丧失了一种既得的权利。
就像饼干的实验一样,跟一贯的稀缺比起来,一样本来有后来没有了的东西,会叫人更想要。
还有一句更贴切的话可以概括以上意思:
对失去某种东西的恐惧,要比对获得同一物品的渴望,更能激发人们的行动力。
ps:观念来自《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