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有206块骨头,其中颅骨29块、躯干骨51块、四肢骨126块。骨骼是肿瘤常见的转移部位之一,有很多肿瘤病变直接来源于骨骼,癌症如没有得到及时治疗,至晚期基本上都会出现转移,而随着现代癌症发病率的升高,骨转移的发生率也越来越高,但同样的,并不是所有的癌症都会发生骨转移。
常见的骨骼影像学检查方法有DR,CT,MR等,相当大部分的人群都是通过以上几种影像方法进行骨骼检查的,那么PET/CT全身骨显像又是什么?作用和临床适应证有哪些?
PET/CT全身骨显像
骨显像是将亲骨性的放射性核素(如18F-NaF)或放射性核素标记的化合物(如99mTc标记的膦酸盐)由静脉引入体内,当显像剂在骨骼内充分摄取,在体外利用显像仪探测显像剂所发射的射线进行全身成像的一种技术。
骨显像能够在一次检查中比较清楚的显示全身骨骼的情况,能够反映骨骼的血液供应、骨盐代谢和新骨生成情况,所以对各种骨骼疾病的诊断、治疗效果的评估等有着很重要的价值。
由于大部分的骨转移瘤是来源于乳腺癌、前列腺癌、肺癌、甲状腺等,若患有以上易发生骨转移的恶性肿瘤者,优选的影像学检查应为骨显像。
除了对肿瘤是否产生原位转移和骨转移进行判断外,骨显像还可对疲劳骨折、隐匿骨折、血性骨坏死、移植骨的血供和成活情况等提供影像指导。
骨显像的主要临床适应证
临床情况1,评估原发性骨肿瘤或有恶性肿瘤史的患者全身骨骼受累情况。
临床情况2,癌肿患者如乳腺癌患者,准备实施手术当天,术前常规均应行骨显像检查,若骨显像结果提示全身多发骨转移,可及时进行临床沟通,改变手术方案。
临床情况3,全身不明原因骨痛,行动不能自理,骨显像可找到病灶所在,并指导实施治疗方案。
临床情况4,患者外伤骨折,内固定术后支架或假体松动感染,骨髓炎等的早期诊断和鉴别诊断。
临床情况5,肿瘤治疗后随访全身骨骼情况。
骨扫描有辐射?
事实上,射线广泛存在于人类生活的天然环境中,日常生活中,每一个人都无法摆脱核射线的照射,甚至在呼吸,谈话,吃饭时,人们都在接触射线。根据2007年ICRP(国际辐射防护委员会)报告数据显示,全身骨显像的典型有效剂量甚至比接受胸部CT检查要低。单次全身骨扫描检查的受检者所接受的辐射剂量都较低,并不会对受检者造成有统计意义上的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