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素芳 坚持分享2251天 2024-06-11
在咨询中,咨询师的“问答”和“陪伴”有很多不同之处,也会产生不同的效果。那些按照常理的问话,看似符合认知逻辑,实则是以己推人,把咨询变成了一个证明自己判断的过程,无法和咨客建立良好的关系。“陪伴 ”则不同,是给咨客一个安全温暖的环境,带着好奇心非常专注地去倾听他人的生命故事,去感受、看见、发现当事人故事场景中当时的所思、所见、所行、所说,陪伴着当事人去探讨、去梳理、去看见、去肯定自己,从而看到自己的价值和意义,为自己而骄傲。
我们在过年过节时去走亲戚就体现了“问答”和“陪伴”两种不同形式带来的不同效果。如果我们是匆匆忙忙的,看一下亲戚,问一问亲戚的近况,就立马走人,只是仅仅体现了一种礼节上形式上的看望,那种亲情的流动仅仅是蜻蜒点水。如果我们是坐下来陪亲戚说说话,听听他们的唠叨,聊聊他们种的庄稼、蔬菜,种的花草,打理的小院,吃一顿他们做的饭菜等等,让亲情流动起来,让欢声笑语响起来,那种其乐融融的场景和感动将会刻在每一个人的心里,相互之间的关系会更亲更近。
现实生活中的亲子关系、夫妻关系、婆媳关系、姊妹关系、师生关系等等关系中,大多“问答”形式的时候多,这种理性的问答形式就造成了种种问题。要想改善某种关系就去用心“陪伴”吧,去好奇、去倾听、去同理、去回应,去同笑同乐,一起做饭,一起吃饭、一起散步、一起热闹……。让理性回归到纯粹的感性状态,疏离的关系就会在彼此的互动里慢慢回归,真正的温暖、亲近、和谐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