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娃出去度暑假,一开始我是拒绝的。
此行目的地在北京与河北交界的一个小镇,娃爸因工作关系近期在此驻扎,生活设施简陋、卫生条件堪忧、饮食习惯迥异、电脑里还有满满当当等待完成工作,再加上娃的小提琴课和幼小衔接问题,一个不那么能干的妈妈带着一个一天十八小时活力四射的小男孩,简直是巨大的挑战。可是,想到父亲对孩子成长的重要作用,一咬牙,我们踏上了此次千里溜娃之旅,一路欢乐多多,收获满满!
——高大上的博物馆游学之旅
小镇距北京市中心60km,去北京非常方便,中国汽车博物馆、国家航空博物馆、中国铁道博物馆、北京天文馆、中国古动物博物馆、故宫博物院、天坛……都留下了我们流连的身影,各种车、恐龙、太空本就是娃的最爱,博物馆中的丰富的资源满足了孩子对这些爱好的全部想象,许多平时只在书中见过的事物可以亲手触摸,孩子第一眼见到和房子一样大的恐龙化石时简直乐疯了!参观博物馆对于娃来说具有“桥梁”作用,无形中将平时觉得“好玩”的兴趣爱好与“动脑筋、学知识”链接起来了,比如在汽车博物馆,他觉得蒸汽机车的运转很有意思,盯着看了很久,一边看一边就琢磨起机车是怎么运转起来的,边看边玩边思考,学知识成了生动、快乐、自然而然的事情,大大的开阔了眼界。
——润物细无声的幼小衔接之旅
开学在即,幼小衔接工作必然是重要课题,这包括基础知识储备、学习习惯和作息习惯养成,独立自主能力的提升等等,娃在旅途,一切训练只能就地取材,别有一番风味:
不外出的日子,我们约定好上午是自由游戏时间,玩玩具、看绘本、做手工、听故事,愿意怎么折腾怎么来,中午和下午是学习时间,主要是练习拼音、汉字和小提琴。但是,真正让我觉得有效果的是旅途中的训练:坐车、买门票、就餐时,娃帮我算需要多少钱,应找零多少,这是娃最乐在其中且成就感满满的游戏,无意间就完成了一道又一道数学应用题;坐车时,我们以认路为由找路牌和公交站牌上的字,跟新的“字宝宝”交朋友;列车路过邯郸时,我们一起八卦“邯郸学步”的典故;每天七点起床九点半睡觉,作息时间调理得比在家还好;没有小提琴课可以上,我们就自己琢磨娃最爱的《小星星》、《虫儿飞》应该怎么拉,有那么几天,娃一直惦记着谱子,走路都在唱谱;实在无聊了,听听收音机里讲法布尔的《昆虫记》,然后再把里面的奇闻异事讲给爸爸妈妈听;从宾馆到做饭的公寓每天来回四趟,刚好是家到小学的距离,一个月下来,娃越走越顺溜……不知不觉中,“学本领”成为了孩子日常生活中很普通的事情。这样的幼小衔接训练并不专业,对知识的学习也不系统,目前为止娃的拼音还没有拎得很清,但我看到了孩子学习能力和学习、生活习惯方面的小小进步,相信这对他未来的学习会大有裨益。
——珍贵的生活体验之旅
10后的娃,对生活的理解大概是被美化了的——当我们转三趟车+步行一公里去博物馆时,他意识到,原来的士并不是出行的标配,而猜测下一趟公交是电车、双层巴士、还是加长巴士的乐趣随即冲散了这突兀出现的不适,坐在双层巴士二楼第一排的超酷感受立马赶走了太阳下暴走后的疲惫;在小镇拥挤的市场赶集,他意识到原来超市不是每个地方的标配,而一溜排开红艳艳的苹果和桃、羞答答的姑娘果、娇翠欲滴从地里刚采摘的新鲜蔬菜、肥美的羊肉、漂亮的小葫芦,很快吸引了我们大小吃货所有的注意力,一起拎着大包小包在集市中左冲右突寻找最美味的食材;当娃意识到饭菜不再是考虑他的口味烹制时,也基本做到了给啥吃啥,吃嘛嘛香,辣的咸的只有一丢丢怕……很庆幸这无意之间的机遇也许让孩子对生活有了一点点小小领悟,并以很自然的方式接纳,也让我反思到以前对他的过度照顾。
而孩子成长的节奏常常让我感到吃惊:坐过几次城际公交后,一上车娃就急忙拉着我往里走去坐“两个人的空位置”,那一刻仿佛他是大人我是孩子;一向心大的娃居然变成了“操心管家”:在拥挤的餐厅吃饭时,他操心哪里有座位,晚上睡觉时操心有没有锁门,下雨了操心我们没法去公寓做饭,坐公交时一站一站倒数操心怕下错站。在娃爸的引导下,做到了自己洗澡、洗衣服;打扫卫生、收拾房间、洗菜、打鸡蛋,各种家务活有模有样,还会在我做饭时贴心的帮我搬个小凳子,小暖男形象呼之欲出;赶集后将沉甸甸的战利品一样一样扔进车子后备箱;在列车上也敢自己一个人去洗手间,认识了新朋友,很快就打成一片……在出行之前,很多我想引导娃做到却不得要领的事,在这一次旅行中迎刃而解。
一个月的千里溜娃旅途匆匆而过,回到家的娃似乎并没有什么太大变化,还是那个调皮捣蛋、笑起来没心没肺的小可爱,对于写作业、练琴的兴趣并没有超过玩具和游戏,只是妈妈知道,孩子的成长未必会立竿见影,却实实在在的存在于酝酿中的小宇宙中,又如同竹子拔节,旅途中的收获会是竹子根部积蓄力量的上好养分。小学生活即将来临,我们已准备好愉快的度过这一新的美好旅程,爸爸妈妈和娃一起,且听风吟,静候花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