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分享的主题是关于当众表达。首先当众表达分为两种情况,听者责任制和讲者责任制。
小时候,当我们上课打瞌睡,可能会受老师批评说:“你怎么这么不专心?你给我站起来听。”
当在家犯了错,妈妈会唠叨说:“我说三遍了,你长不长记性啊?”
意思是说,表达失败的时候,责任在听的人身上,这个叫“听者责任制”。
可是到了社会上,情况不一样了。
比如,当我们在台上主持节目,底下的观众,人家不耐烦了,交头接耳,旁边的观众全都聊起来了。
这时候,我们不可能过去跟他们说:“你看节目,给我专心点,你出去,洗把脸,回来清醒清醒接着看?”只能说:“不好意思,今天我的表现不精彩,下次努力。”
又比如说,当我们跟客户介绍一个产品方案,讲解的重要内容客户一直记不住。这时候我们不能跟客户说:“你什么记性啊?我都说三遍了,你还记不住?”而只能说:“不好意思,没让你留下深刻印象,是我工作不到位,我再找一句你一定能记住的slogan。”
意思是表达失败的时候,责任在讲的人身上,这叫“讲者责任制”。
今天的社会越来越强调讲者责任制,也就是表达者的责任。当众发言,说错话,只能怪你自己,你没有表达清楚,造成了听者的困扰。
不管误会是怎么造成的,表达的人,永远得把这个责任扛下来,永远都要去想,自己是不是表达得足够清楚,有没有更好的表达方式。
在这个随时随地被“当众”的时代,我们这个随时随地都可能会“当众”的人,要负起讲者的责任,做一个更有趣的表达者。
几年之前,提到当众表达,很多人的困扰,其实都是上台,我会紧张,我该怎么办?
而这几年很多年轻人最大的困扰,已经从“当众会紧张,不敢多说” 变成了“当众找不到分寸感,随口乱说,祸从口出。”
当众表达,是一个与时俱进的课程。
在以前,想要当众表达,其实机会挺有限的,你是得有这个身份,你才能被邀请到典礼上,去说你那一二三句话。
但今天这个社会,当众,已经是一个“随时随地发生”的场景。
你拿出手机,你开个直播,你立马就“当众”了;你录段短视频,介绍一下你淘宝店的产品,这叫“当众”。
在网络时代,我们的每段表达,技术上其实都已经没有门槛,让它随时随地被“当众”,被别人听见,或者看见。
所以,现在教当众说话,已经不能像以前那样,主要是教大家如何克服紧张啊,什么如何写稿背稿啊,如何字正腔圆啊,如何抑扬顿挫啊,这些都是过去式,现在要强调的,是听众跟场合的多变性。
如何说一段话,放上网,大家听了,觉得有意思,你又不会挨骂?
如何在三五分钟之内,不啰唆,不废话,把要表达的意思表达清楚,让大家听完之后,觉得有所收获,还能记住几个词儿?
这是我们最需要的当众表达方法。在这个随时随地被“当众”的时代里,让我们这个随时随地都可能会“当众”的人,负起讲者的责任,做一个更有趣的表达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