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理工大学“昇韵”社会实践团队参观足球博物馆

7月21日,是“昇韵”社会实践团队参观山东省临淄足球博物馆的第二天,也是此次足球文化探寻之旅的最后一天。团队成员们带着前一日的收获,再次走进这座承载着足球千年历史的博物馆。上午在古代蹴鞠展区细细回味时,一位身着素色衬衫、精神矍铄的老先生主动迎了上来。他是博物馆的资深志愿讲解员,得知团队是专门来探寻足球文化的,便热情地指着展柜中一件色彩斑斓的绣球,打开了话匣子。

(老先生介绍绣球展品的照片,李诗淼供图)

“你们可别小看这绣球,它和咱们的蹴鞠有着不小的渊源呢。”老先生笑着说。他介绍道,这件明清时期的绣球藏品,虽常见于传统民俗活动,但在制作工艺上与当时的蹴鞠一脉相承——外层用结实的绸缎缝制,内部填充棉絮以保证弹性,和古代“外包皮革、内填毛发”的蹴鞠制作理念如出一辙。不仅如此,民间抛接绣球时讲究的手脚配合、反应速度,也与蹴鞠运动对身体灵活性的要求异曲同工。

(绣球展品特写照片,李诗淼供图)

老先生还特意提到,古代蹴鞠在流传中不断吸收民俗元素,绣球就是文化交融的鲜活例证。它既保留了体育活动的互动趣味,又融入了节庆中的喜庆寓意,让传统体育真正走进了百姓生活。团队成员们围着绣球仔细端详,指尖轻触展柜玻璃,仿佛能透过绸缎的光泽,看到当年人们在庭院中抛接绣球时的欢声笑语。

(团队成员聆听讲解的照片,李诗淼供图)

随着老先生的讲解结束,团队的博物馆参观也接近了尾声。大家再次漫步在各个展区,从战国蹴鞠文物到现代世界杯奖杯复刻品,从黑白“电视之星”足球到各国经典球衣,昨日梳理的历史脉络此刻更加清晰,而绣球背后的文化交融故事,更让这段旅程有了别样的厚重感。 走出博物馆大门,午后的阳光洒在团队成员的脸上。作为此次参观的最后一天,大家不仅厘清了足球从蹴鞠到现代运动的完整轨迹,更在老先生的讲解中读懂了:传统不是封存的记忆,而是在民俗烟火中不断生长的生命力。这份对“文化传承”的立体认知,成为团队此次实践最珍贵的收尾,也让年轻的成员们带着这份感悟,更坚定地踏上探索文化传承路径的新旅程。

(图为团队成员参观前的合影,李诗淼供图)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