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曾忘,纳兰容若更不曾忘

我不曾忘,纳兰容若也没有忘

Interview | 晓云

眼看年关将近,身在异乡的我也是泛起了淡淡的思乡情。小时候那个害怕鞭炮声的孩子,现如今却已长大成人。那个只会跟在爷爷脚跟的我,剩下的也只有依稀的回忆。我也早已学会了独自面对一切,无论工作与生活,都可以靠自己打理得井井有条。

很小的时候,我总是跟着爷爷一起去祭祖,总有那么一些记忆让我很是怀念。每年三十的上午,奶奶总会在家用白水,将切好的方形猪肉放进烧开的沸水里,其实那是一块五花肉。等这块五花肉煮熟透后,将它直接捞起来装进碗里,再放进备好的竹篮里面。竹篮里早已放着备好的香与鞭炮,还有爷爷提前就做好的符纸。

小的时候很喜欢看爷爷做符纸的样子,因为那时候爷爷总会在那泛黄的草纸上写着漂亮的毛笔字,上面还会写着我的名字。爷爷写得一手漂亮的毛笔字,为此我还跟着爷爷学过一段时间。可后来因为太难学,久而久之就放弃了。

那个盛肉的篮子里除了放上了香与鞭炮,还放着两只小的酒杯,装着爷爷跑了很远地方,买回来的高粱白酒。将祭肉煮好装进篮子后,我就跟着爷爷一起出发,走在去祭祖的路上。到了祭祀的地方后,我最喜欢问爷爷碑铭上刻着的字了,那时还因为认识这些字开心了许久。

依序地将祭肉、酒杯还有符纸摆放,等待着这场祭祀的开始。将酒倒满酒杯,将祭肉放置在两只酒杯中间,再将符纸着燃堆放在墓碑前。爷爷从篮子里拿出香在符纸堆中点上,交在我的手里,由我跪在符纸垫着的地上开始这场祭祀,我在心中默念逝去祖辈的称呼,再向着他的碑铭磕头,祈求他保佑着我,再将香插在碑前,爷爷也接着我所做的动作继续,做完这一切后,他将酒杯拿起抛洒在碑面。那时我最喜欢洒酒,因为总觉得将酒洒向碑面特别好玩。

洒完酒后,把竹篮里的鞭炮拿出,再将酒杯还有祭肉放入竹篮。墓碑旁边的小竹上散挂鞭炮。那时候爷爷总会让我先走远,在远处看着他拿着草纸,在符纸堆里点燃,用着火的草纸去点着散挂在竹上的鞭炮。

劈里啪啦!!!鞭炮的声音响起,爷爷跟着就跑到我的身旁。在鞭炮结束后,爷爷带着我回到家,把竹篮交给奶奶。奶奶总会把竹篮里的肉切成片炒成一道菜,放在中午的餐桌上让我们吃掉。

当我后来问爷爷,为什么每次祭祖总会煮一块肉带上,祭祀完了还要把肉吃掉?

爷爷回答我说:“这就是咱们老祖宗的传统,古时候祭祀都要用猪、羊、牛来表示敬意。现在只需要用猪肉代表敬意就好了。”而关于吃掉肉的原因却没有告诉我。当我长大后,学了历史,看了典故才知道祭肉需要吃掉的原因。

在300多年前,有一个叫纳兰容若的诗人也曾有过和我一样的困惑。成年后的纳兰容若第一次参加帝王的祭天大典后,追忆起自己的家祭。那时候,祭祀完成,需要分食祭祀所用的肉,而那肉也是和我小时候祭祖的肉一样。只不过我吃的祭肉是有佐料相伴,而纳兰容若当年吃到的肉,是一块直接切下来的糙肉。也正是如此,纳兰容若对这场家祭印象最深的就是那块肥腻腻的祭肉。

当后来,纳兰容若的父亲对他说起祭肉的来历时,容若才知道远在先祖时期就是吃这样的肉,祭祀时为什么要吃这祭肉,就是要提醒后代,无论在多么富贵繁华的生活里也不能忘记祖先的辛勤和艰苦。

我原以为那是纳兰容若旗人特有的传统,到后来看过《史记》后才知道汉人的祖辈早有记载。

在《史记·礼书》里面的记载着:“大飨上玄尊,俎上腥鱼,先大羹,贵食饮之本也。大飨上玄尊而用薄酒,食先黍稷而饭稻粱,祭哜先大羹而饱庶羞,贵本而亲用也。”很早的时候,我们的祖辈就是吃着最原始的食物,喝着最薄的酒,同样也是提醒我们后代子孙:饮水思源,居安思危。

我们本就礼仪之邦,但这些古老而珍贵的礼仪渐渐都被我们抛诸脑后了。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1】: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 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 骊山语罢清宵半,泪雨霖铃终不怨。 ...
    一只红薯阅读 11,066评论 2 62
  • 上周周末和朋友小聚。 下车时,他过来接我,远远看到手上拿着一本书,他将三年前一直没机会送出的毕业礼物带过来了。 是...
    阿瓶姑娘阅读 5,737评论 5 13
  • 以前的芦茨湾有这么十景:高山白布、下湾渔唱、孤屿停云、暮鼓晨钟、东山书院 、玉阶古桥、双溪流月、凤山夕照、清芬高阁...
    老茧阅读 5,209评论 0 2
  • 有日闲逛,看到路边有群人围站着,便凑过去观瞧,待挤进人群后,发现原来是两个老人在对局象棋。但这回不同简单的切磋,其...
    十又羽阅读 3,251评论 4 3
  • 同心断,空留痴心长消黯。长消黯,尘影往复,无据残照。 潮来潮去纷纷散,重来亦是情隔岸。情隔岸,多年独闯,天涯别远。
    何潇湘阅读 2,593评论 0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