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SQL-7.表关系

本文地址:https://www.jianshu.com/p/42f285093644

一、简介

在MySQL的使用中,为了性能和结构等方面的需求,常常需要把一张大的表拆分为小的表,例如一名学生的基本信息和详细档案可能就需要分成两张不同的表。但是如果仅仅是将数据分成两张表,分开存储的话,MySQL并不会认为这是两张有关系的表。

所以,在拆分表之后,就需要将各个表联系起来,给他们加上强制的联系,以确保数据的一致性,完整性。这个方式就要通过外键(foreign key)这个约束条件来实现了。


二、外键(FOREIGN KEY)

外键本身是表中字段的约束条件,使用它可以将本表中的字段与其他表中的某个字段绑定起来,在这里简单称呼外键所在的表为子表,被绑定的表为父表,以示区分。

在使用外键绑定了两张表后,主要有两个效果:

  • 在子表中写入数据时,如果这个数据在父表中不存在,则写入失败。
  • 在父表中删除数据时,如果这条数据在子表中还存在绑定的数据,那么删除失败。

通过这种方式,外键便能够确保数据的一致性。

外键优缺点

优点

  1. 能够在数据库层面保证数据的一致性,以免多个应用使用同一个数据库时,由于开发团队不同,造成数据不一致的问题。
  2. 外键可以在一定层面上说明业务逻辑,是逻辑结构更加具体。

缺点

  1. 在数据库数据量以及吞吐量非常大时,使用外键会非常影响数据库性能。因为每一次插入或删除数据,都要去绑定的表中完整扫描一遍是否一致,这会极大影响效率。
  2. 过多使用外键会提高开发难度,导致库中表过多的问题。

总结起来的话,在性能要求高的大型系统中,最好不要使用外键来保持一致性,而应该在应用层面单独写一个保护层来确保数据的一致性。

而在性能要求不高的其他情况,最好用外键来确保数据的一致性。

使用方式

外键可以在建表时指定,也可以后续添加,首先是在建表的时候指定:

create table tb_name1(
id int primary key auto_increment,
name varchar(10) not null,
class int,
[constraint 外键名] foreign key(class) references tb_name2(字段名);
);

外键本身其实是有名字的,可以使用constraint在指定外键名,如果不指定的话,那么MySQL会默认给外键设置一个名字。

foreign key后面跟着的是本表中要绑定的字段,references后面跟着的是要绑定的父表,括号中的是绑定的父表中的字段。

然后是已经创建好的表中添加外键:

alter table tb_name1 add [constraint 外键名] foreign key(字段名) references tb_name2(字段名);

注意事项

  1. 首先,外键绑定的父表中的字段,必须至少是唯一键,在大多数情况会直接绑定主键,这也是为了确保数据的唯一性。
  2. 绑定的父表中的字段,和子表中的字段,类型必须完全一致。
  3. 在已经创建好的表中添加外键时,需要确保两张表中的数据一一对应。
  4. 一张表中可以有多个外键。

三、表关系

通过外键,我们可以强制性的将表联系起来,两张表之间的关系可以大致分为三种:一对一一对多多对多

1. 一对一

首先是一对一的关系,在外键的注意事项我们说过,绑定的父表中字段,必须至少是唯一键。那么在此基础之上,如果子表中的绑定字段,也是唯一的字段,则可以称两张表形成了一对一的表关系。

也就是父表中的绑定字段,与子表中的绑定字段,只可能出现一一对应的情况。

2. 一对多

使用默认的一般外键建立的表关系,就是一对多。因为父表中的字段是唯一的,子表中的字段则可以重复,说明可以出现父表中的一条数据对应子表中多条数据的情况,这就是所谓的一对多表关系。

3. 多对多

最后是多对多的表关系,相对于上两种表关系,多对多要复杂许多。因为受父表中的字段必须是唯一的这个条件限制,一般的外键是无法实现多对多关系的,这个时候就需要使用一个特殊方式:中间表。

所谓的中间表则是指专门创建一张表,这张表用来记录父表和子表之间的数据对应关系。

具体的方式是创建两个字段,将这两个字段分别用外键绑定到父表和子表上,然后再将这两个字段设定为联合主键。联合主键的作用是确保对应关系不会发生重复的情况。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