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这么努力为什么感觉还很贫穷?
那么究竟如何做,才能摆脱贫穷?字典中贫穷的本意解释是极度不足。这个极度不足,分为生活真的非常拮据和感觉自己不足。这都会让人产生贫穷之感。
首先,如果生活非常拮据,而自己又很努力,审查自己努力的方向是不是有误。
平时自己是努力节省时间还是节省金钱?
马克思说:“一切节省归根到底都是时间的节省”。在经济学中,商品价值的大小取决于商品所包含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多少。省钱的本质就是省时间,甚至一切节省的背后都是时间的节省。
回忆一下,是否为了省钱而浪费了时间。在北京某区的一个境外大厅,人们拍着长长的队伍等待着免费拍照,旁边的工作人员不断在提醒人们,旁边的照相馆30元不用排队。但是,排队的人似乎更在意30元钱,不愿意节省2个小时的排队时间。这种情况生活中比比皆是,认为节省2个小时30元很贵。
我们大多数情况下,很难意识到时间更稀缺。穆来纳森教授在《稀缺》中指出,我们已经陷入到一种习惯性的稀缺思维当中。这种模式会逐渐强化,最终我们就像一个被植入了固定程序的机器人,一切行为都身不由己。我们可能觉得自己很努力、很忙碌,但在旁观者眼中,我们的行为不过就是在给自己和别人添乱而已。
所以,我们要时刻审视自己,是否陷入到了习惯性的稀缺思维当中,尽量节省更稀缺的时间资源。
其次,如果很努力发现方向也正确,现状仍然很贫穷,检查是否是因为果实成熟的时间还未到,而自己操之过急。
现在许多人都很努力,但总想要努力后立马要看到成效,所谓的即时奖励,如果没有得到就会很容易陷入悲观情绪中,防碍自己前进的脚步。
在中国的最东边生长着一种竹子,名叫“毛竹”。毛竹在前4年里生长速度不过3cm,5年后以每天足足30cm的速度生长着,6周就可以长到15米,很快就可以变得郁郁葱葱,随风摇摆。生活中我们常常看到很多人年纪轻轻就有了巨大的财富,我们没有看到的是他们就像毛竹一样,也许早已开始努力,或者他们的父辈早已开始努力。
我们没有必要如此着急,有些事情就是需要时间来扎根,不能总盯着自己眼前没有的,比如说房子。尊重财富的时间效应,是对财富的一种“不苟且”心态。正如《菜根谭》中所说:贫家净扫地,贫女净梳头。景色虽不艳丽,气度自是风雅,士君子一当穷愁寥落,奈何辄自废弛哉?
总之,不能因为现在的穷困寥落而辄自废驰,该怎样努力还是怎样努力。
最后,贫穷可能是我们的一种感觉。
贫穷是一个相对概念,是与他人比较而来。身边的同事可以支付得起一个五万块钱的名牌包,而自己只能支付起500元的包,于是感叹自己好穷。尤其是社交媒体的出现,更是加剧了比较。其实,完全没有必要。
我们应该把注意力放到生活中好的方面。不管和别人怎么比,重要的还是要和自己比,将目光放在自身的提高上。比如,磨炼一门技艺时,比较的对象是自己前一次的成绩,不能总和那些已经技艺已经成熟的人比较成绩。
如果剔除一部分与他人比较的心态,会少些贫穷的感觉。
也许你不是真的贫穷。如果感到贫穷,首先要搞清楚为什么会感到贫穷?最可怕的是贫穷心态,它会像病毒一样,会抑制我们的认知升级,会把我们困在贫穷的旋涡,任其摆布。
如果是最初的贫穷造就了我们的现状不可悲,可悲的是后来我们接着造就了贫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