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是应届毕业生的宝贵求职季,所谓“金九银十”,身为大四学生的表弟一脸迷茫地投入求职大军。而他三个月前刚刚逃离去了没几天、以简单重复体力劳动为主的实习岗位,打算全心全意考研。
问其为何又要加入求职大军,他认为
1 他的考研准备跟早作准备的同学相比会来不及
2 他并没有想要在他们专业做出怎么样的成绩,纯粹只是为了研究生学历
3 比他资质差的同学都已经被不错的单位录取
在跟他聊完后,我有那么一瞬间,好像看到了当年的自己。当年求职的我,身为不是985、211的普通应届生在厦门拿着单薄的简历,和通过多次训练培养出还算过得去的面试经验,敲开一家家公司的大门,苦哈哈地希望对方能给我开一扇窗就好,遇到过不靠谱的公司,傲慢的大公司,甚至差点被类似传销公司的面试单位欺骗。
那个时候才知道以前看到的各种职场鸡汤里500强公司offer其实一点都不好拿。
求职失败的时候怨家人怨自己怨天地,也想着要不继续深造,逃避求职失败的打击,那个时候的我,真觉得自己简直就是这座繁华城市的弃儿。
幸好,一切终究过去了,现在在自己所喜爱的行业工作,有着不错的单位,在格子间吭哧写PPT的我毕业两三年后并没有混到光芒万丈改变世界的地步,和别人说的90年代厂房女工吭哧做事状态其实也差不多。
其实,无论经济好坏,无论应届生与否,都会有人找不到工作,有人求职焦虑。现在想想,其实求职之所以焦虑和失败的大部分原因不是因为我们前期的行动累加一点也不够吗?
行动累加体现在两个方面:
1工作经历的厚度:
在下次求职前,我们根本不会想到要增加自己工作经历的厚度更不要说为之付出足够多的行动。有些应届loser在求职的时候才知道自己四年宅宿舍打游戏对自己一点帮助都没有,平时自己瞧不上的班干部、社团、学生会经验可以敲开对组织能力有要求的岗位,平时自己不屑一顾甚至自暴自弃的奖学金还可以证明自己的学习能力和态度,平时自己埋怨剥削大学生劳动力的实习经验可以在面试的时候作为强有力的工作能力证明。
而对于我们在职人士来说,我们在下次求职的时候才知道对方对我们曾操盘过同等项目有要求,开始后悔之前对于新项目总是避之不及,对于各种项目加班就愁云密布。当求职单位问询自己有何岗位相关的技能时,自己脑海大概闪过最多的就是——工作空闲的时候,自己无数次偷偷抽根烟或刷刷社交平台,而自己计划本上一直写着学习PS。
2求职技能的厚度
别人用人才网,我们就跟着用人才网,别人去参加现场招聘会,我们就小跑着在各种招聘会上刷脸打酱油,殊不知有些传统企业根本不怎么会在拉勾网发招聘信息,很多目标企业也不去普通的现场招聘会,而自己总为自己找工作的样子感动得忍不住发朋友圈。
一些人的无效勤奋取不到什么好的结果后,只能将一腔悲愤发泄在微博上,抱怨经济、抱怨教育部、抱怨国家不重视大学生就业,评论完后享受到国家扩招红利的他们,拿起桌上摆放的打死不改的一份简历,打算明天再去面试一份完全不同性质的岗位。
在这个学霸即使考上了985,211,也觉得自己一无所有的时代,我们这些普通人在求职上更不要用战术上的勤奋掩饰战略上的懒惰,简单来说,找工作是行动累加,但这有个前提——方向要对,所以与其每天如无头苍蝇无效求职还不如找准方向精准定位。
A.求职日历——计算时间,缓解找工作时的焦虑
像我工作中接触项目,每次完成一个传播规划、物料准备等都需要一个行事历,否则我们就会陷入无规划的焦虑中,无从下手。很多人在找工作的时候,往往随便群发简历,结果有时候好多个面试邀约撞车,其实,这个时候最有效的办法就是懂得规划和计算时间,知道自己的求职时间都分配在哪些上面,如准备简历、寻找求职网站还是面试交通?
即使是发简历也是有技巧的,依照岗位对自己的重要性分清主次,比如你现在没什么面试经验,担心自己说不好,除了找朋友排练面试,不要随便轻视任何的面试邀约,即使是小公司面试或不是很心仪的岗位也可以培养自己的面试状态和自信。像我最近一次的求职就是用了一礼拜的时间把适合我的岗位和公司按照重要性进行安排,预测基本的面试时间,在正式求职的第一天就拿到了我要的offer。
求职第一天上午,我对那家公司的岗位没有很大的把握,但仍用轻松的心情去锻炼了下自己的面试状态,给了当天下午的面试一个十分充足的心理缓冲,表现良好,就拿到了offer。
建议求职者们,可以给自己做一个求职日历,
如果不确定自己的求职日历怎么设计,那可以把每天从早晨开始到晚上结束的时间全部都记录下来,连续记一个礼拜,就能发现自己的大部分时间都用在哪些地方,到底哪些地方的投入才会有结果,按我们行业说法就是,看看投入的转化率。
B.适合自己的目标公司到底在哪里?千里马太多,伯乐都不够用了
我觉得针对这个问题,应该先弄清楚到底什么是适合自己的目标行业、岗位和公司。建议你先进行自我诊断,实在不懂就把自己不想要的因素全部列举出来,排除这些因素以外的行业、岗位和公司就是你可以去应聘的。
比如朋友小A是一个需要安全感的人,类似财务、行政等成本岗位工作比较稳定就很适合他。所以,工作有时候得和自己经历和性格结合是十分有必要的。像我好朋友L,她毕业在厦门求职的强需求是户口,毕竟厦门户口还是挺值钱的,而厦门对于应届生的户口准入还是比较宽松的。类似L这样的同学就可以把能挂靠档案户口的公司列为重要目标,甚至先就业再择业。
当然,如果你比较注重薪酬和公司福利,那么你在选企业选行业的时候就可以选高利润的企业,毕竟利润率高的企业待遇肯定不差。
上海奥美的赵园园也说过:
我们传播行业的马太效应一般体现在顾客习惯性认为强者一定越来越强、弱者一定越来越弱,所以各种成功企业都奋力证明自己是强者让顾客盲从。
以前老听知名鸡汤自媒体们倡议年轻人加入有活力的创业企业,但是现实告诉我,去一个毫无前景知名大企业拿高薪混日子,就算这个公司垮了,你也会因为所谓大公司背景被众多猎头和公司追捧,待遇节节高,这就是职场上的马太效应。
好了,搞清楚适合自己的是什么岗位或公司之后,你要花时间思考:怎么出现在这些目标公司的管理者或HR的眼前呢?
一般求职渠道就是校招、现场招聘会、招聘网站、招聘APP和猎头等,这些地方都有渠道让你可以咨询到目标企业的HR,如果有在目标企业里面工作的人就更好了,像我所知的某一家知名游戏企业福利薪资待遇都特别好,但一般他们有什么岗位都被内荐消化了。而我之前想去应聘的一家企业,也是后面和别人沟通知道那家企业内部员工流动高、业务不稳定,之所以组成一个高大上集团,也只是为了盲目上市而扩张,果不其然,最近发现那家公司的董事长在上市前因为高利贷失联了。
我是怎么找到我现在的单位呢?因为我做的是品牌策划相关的工作,我们的工作中需要购买大量的媒介资源。因此,我在求职的时候转变了一个思路,找到一个买得起大量媒介资源的公司基本是业务良好的,也是敢于创新的。这样的企业在哪里呢?后来,我直接问清自己熟悉的国内媒介方——厦门市哪些企业经常购买大号资源呢,后面对方给了我几个答案,我才第一次知道我们公司,后面马上快速应聘。
C.迷茫期怎么度过?
迷茫期最不应该把自己关起来胡思乱想,其实,迷茫期更应该走出去,多尝试,多挑战自己不敢挑战的东西,总之不管什么年龄,我觉得都要要不断学习,不断长见识的,毕竟是不会错的。
当年应届求职的我,除了花一些时间找工作,其实我花的最多的时间就是看书、听讲座、学习PS技术,都是为了增加自己的视野。
基本技能如基本的简历怎么写和面试怎么准备等我这边就不详谈了,因为不管是什么平台都可以给你很多答案,自己整理并筛选适合自己就好了,毕竟形成自己的知识库比看再多的鸡汤都重要。
码字不易,如果你觉得文章不错,欢迎分享转发给需要的朋友(拒绝任何不带原作者名和简书账号的转载),也欢迎关注简书“福百万的学习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