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妈妈,我想打游戏”。写完作业的少爷过来说。
“你今天上午玩过游戏了,不能再玩了。”我一边收拾着衣柜,一边回他。
“那我干嘛?我太无聊了。”他在我身边磨蹭着。
“嗯,你去看会儿书吧。喏,《昆虫记》。”我伸手指指床头柜上那本昨晚刚给他念了一半的书,“这本昨天还没念完,你拿去接着看吧。”
“可我喜欢你念给我听。”他瞪着一双清澈大眼看我。
“妈妈有事要做。”我停下手中的活,忍住想叹的气,道,“你马上要二年级了,要学着自己看书了。”
他看我一眼,不说话,拿着书出去了。
屋外一片安静。我以为他在看书。
十分钟后,我踏出房门,看到他正手持“宝剑”,冲天花板胡乱挥舞。那本书,趴在沙发一角,翻卷着书页,显然躺在那里有一会儿了。
我想叹气,但忍住了。
我坐下,拿起书,抚平书角,道:“你过来,妈妈念给你听。”
他“扑棱”一个打挺坐起,翻身到沙发上,听我念,直到1个小时后,整本念完。
2.
我们一起念了7年书,从他7个月大,到现在;从绘本到文字书,从人文到历史,从故事到科普。
但是,小学第一个学年结束的时候,他还是没有任何想要自己看书的意愿。
在没有人为他念的情况下,书对他的吸引力不超过两分钟。
“从小和父母一起书看得多,汉字自然而然就习得了”和“从小亲子阅读,独立阅读会水到渠成”的“神话”都没有在我们家发生。
两个学期结束后,还有一部分已教过的字,他还记不住。
课文越来越长,考卷的字越来多,阅读题的要求越来越高……
说一点不着急,那是假的。
原来我也不过是一名极其普通的家长,哪怕看了再多的“鸡汤”,也终究抵不过现实的“摧残”。
3.
“妈妈,我今天还没玩过游戏呢。”他又跑来。
“好。”我一边答应着,一边翻开一本注音读物,“你把这两页看完了,然后回答我的两个问题,1.XXXXXXX;2.XXXXXXX。答对了,就给你玩游戏。”
他接过书,皱着眉头拿起一支笔和一张纸。
半晌,我去书房看他,他回头,泪流满面。
“怎么了?”我问。
“妈妈,我记不住书上的内容,你过会儿问我,我肯定答不上来。”眼泪啪嗒啪嗒滴在白纸上。
我走过去一看,沾了泪痕的白纸上歪歪扭扭地写着两排拼音,原来他怕过会儿记不住答案,打算在白纸上记下来,但是无奈不会写的字太多,于是用拼音代替,但又大约觉得这个方法又笨又费时,可不做的话,又担心过会儿玩不了游戏。委屈、着急、无可奈何。
我决定硬硬心,再坚持一下。
“你可以不用抄,”我道,“你直接在书上把答案划出来就好了。”
“可以直接在书上划吗?你不是最有洁癖,不准弄脏书的吗?”他一边吸着鼻子一边问。
“可以,你用铅笔划就好了。”
他在书上划着线,歪的、扭的,深一道、浅一道。犹如他此刻的心理。
他是带着情绪的。
“算了。”我还是决定作罢,挥挥手道,“别做了,你去玩吧。”
他如释重负。
我知道,我又“妥协”了。
但我愿意做这样的“妥协”。
因为我怕继续坚持,会让他厌恶“阅读”,而这是我最不想看到的。
4.
“妈妈,给我读读这本,从第8页开始。”从兴趣班回来的少爷递给我一本书。
我翻翻前面8页,“这几页,不用读么?直接从后面读会看不懂哦。”我建议。
“嗯,前面的我自己看过了。”他懒洋洋地答。
我心中掠过一丝惊喜,以为他终于“开窍”了。
“因为中午爸爸说,不读完那些就不带我去吃饭。”他哭丧着脸看我。
我看向他爹,笑他“为了让儿子学会自己看书,也是‘无所不用其极’”。
他不看我,背对我,若无其事地翻报纸。
但是,好像,依然“治标不治本”。
因为没有他爹“强有力”的作用下,他依然对我递给他的书,兴趣不超过两分钟,除非,我愿意念给他听。
5.
然后,我又改变了策略,决定从我们曾经一起读过,他又十分喜欢的书入手。
《小王子》,这本在他5岁时,我给他读过的,曾被他奉为“我最喜欢”的书。这次,特地又去买了本注音版。
上一年级后,在我的要求下,他每天读两面注音版。结果三天后,这本曾经“最喜欢的书”,变成了他“最讨厌的臭书”,甚至还偷偷地藏起来,不想让我发现。
我觉得又要“喊停”。
“别念了,去找本你喜欢的书,我来念给你听。” 我说。
他欢天喜地地放下书,然后找来前两天我在看的《人类简史》,说:“给我念念这个吧,上回听你说起里面的故事,觉得很有意思,给我念念吧。”
我打开书。他挨坐在我身边,饶有兴致地看着上面无数不多的仅有的几幅插图。
有人说:“别妥协,有些事,你不坚持,便看不到你想要的结果。”
是,不坚持可能得不到想要的结果;但是,若“坚持”,让“所爱”变成了“所恶”,那这样的“结果”也不是我想要的。
6.
尽管,身边不乏从“亲子阅读”到“自主阅读”过度得十分顺利的案例,也不乏“识字从亲子共读开始就水到渠成”的事例,
但我也越来越觉得,这世上,恐怕没有放之四海皆准的教养方法,因为,人与人,是那么的不同。
所以,别人家孩子身上发生的事,未必会在你家孩子身上发生,哪怕你们坚持的是一样的教养理念;同样,你觉得成功的方法,放在别人家孩子身上,也可能未必奏效。
每个人,也许都要在“兼容并包”的心态里,摸索适合最适合自己方法,盲目地模仿、刻意地复制,恐怕会像“邯郸学步”那样,既没学到精髓,又丢了自己。
7.
我还在给少爷念故事,只要他愿意听。
我也在继续思索和设计各种能鼓励他自己看书的方法:设置共同独立看书的时间;对他自己独立看的书表示兴趣,向他请教故事内容;带他去书店自己挑书,希望书架前那些席地而坐认真看书的小身影们能感染他……
当然,大部分时间,还是我念他听,那些他想让我念给他听的书,以及我自己喜欢的书。
我想让他发自心底的,因为“真心喜欢”而读书,而不是“被逼无奈”才读书。
虽然,这个过程可能很长,甚至还会有反复,但我会时刻提醒自己的“初心”,提醒自己“我们为了什么才开始亲子阅读”。
不忘记为什么而开始,才能在未来更好地抵达自己内心真实的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