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本主义是以人为中心的设计思想。
这一思想源于西方经过中世纪的宗教统治后,它相对于以神性为主、以物性为主的思想处理人与世界的关系。为摆脱宗教的束缚,以人性的恢复与张扬为内容的人本主义思想得到了发展。也就是说起源于意大利,遍布西方的文艺复兴,使人的思想得到了解放,不但产生了机械工业,而且发展了人本主义思想。
人本主义承认人的价值和尊严,把人看作万物的尺度,或以人性、人的利益为主要思想。初期以人性为主,一切从人出发,面向人的需求,围绕人的需求而开展设计的活动。历经几百年,人们不断地进行实践和反思,对于人性中的个性与人类共性之间的处理,人性中欲望与贪婪的处理得到了一定的认知。
在以人为本的设计思想中,始终存在着如下争议:是坚持与发扬感性中的善,还是放纵与操纵感性中的欲;是坚持与发扬理性中的探索,还是坚持与发扬理性中的保守;或许这些都不是,而是逍遥、洒脱、飘逸等。设计思想一直在探索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等的关系,人是主人?是仆人?是共同分享的人?无论是宗教,还是神话等也在努力处理好这些关系。当下,如何才是适宜的以人为本的思想是需要大家思考的。
从“人”这一概念出发,可以得到如下词语:人性、人类、人道、人品、人格、人种、人生、人才、人心等;欲望、愿望、希望、奢望、渴望、期盼、勤奋、淡定、喜怒哀乐贪嗔痴等。这些都是围绕人而有的词语,都可以体现在以人为本的设计思想中,展现的是以人为本的设计思维、设计方法、设计行为、设计结果。
关注人的需求是“以人为本”设计思想的重要内容,“人性化”设计是其特征。亚当斯密斯在其《国富论》中提出的“国家的财富”论是这个设计思想的先驱,他认为事物及经济主要的推动机制是“人性”,由自我改善的欲望所驱使,由理智所指导。尽管这是经济学的基础理论,但它的影响已超越领域界限,为各个领域所引用。
在以人为本的设计思想下,结合机器中心论、自由竞争、人们追求新、高速度、高等级、快节奏等,出现了单纯刺激购买力、享受生活等现象,致使人造物的设计、生产、淘汰均影响到生态环境,城市化、沙漠化、温室效应、不可降解等事件使生存环境恶劣。追求高速度后,人们的心理平衡不断地被打破,从而使浮躁、慌张、贪婪等文明失态现象大量地出现。
近代人本主义以马斯洛为首,强调爱、创造性、自我表现、自主性、责任心等心理品质和人格特征的培育。另一位重要代表人物罗杰斯,同样强调人的自我表现、情感与主体性接纳。关注情感、兴趣、动机的发展规律。外形跟随心情,人造物应与人友好,与环境友好。
人道主义设计提出了美学真诚、为社会幸福的设计。世界知名设计公司“青蛙设计公司”提出了“形式俯冲情感”的设计,日本的GK设计公司把表达“真善美”作为设计目标,认为设计师一种把人们思想赋予形态的工作,设计就是将所有人造物赋予美好的目的并加以实现,优秀的设计师真善美的体现。
人类的“幸福”在以人为本中赋予了可持续发展的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