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cc
处于奔三的年纪,身边的朋友同学相继工作、升职,结婚、生子,她们中的大多数像花丛中忙碌的蜜蜂,钟情于创造价值,有些忘了吃饭,有些忘了睡觉,有些忘了自己。仿佛工作和家庭之外,不再有别人。
1. 朋友聚会,等以后…
记得大学时我曾跟乐乐说过,我们这些来自天南海北的大学同学想要再聚,怕是只有婚礼上了。但事实比我想的更真实,几个关系不错的大学同学的婚礼,我们这一圈人要么只去一个人,要么没人去。事后我想,可能是我真的太凉薄了,不然以我的性格,决定了去,下刀子都会去,之所以找了很多阻碍行程的借口(诸如时间短,折腾太累),大概是不够重要。当我告诉她们无法参加婚礼时,她们都会说: “时间还长,等以后再聚…”。多么刺耳的一句话,一辈子是有很长,但这一生再聚,怕是五次都奢侈!
2.带父母旅行,等以后…
一直跟老妈说来希腊,想带她走一走欧洲。二姐觉得时间不好,哥哥想让带着侄女。但我什么都不愿多想,只单纯的让老妈出来。说什么等以后天时地利人和了,一家人一起出去走走。那要等多久呢,等老妈过了古稀,乃至耄耋之年吗?
我不想等,因为这种等待很可能是无期。我也不想让老妈带着孩子,因为我想让老妈全身心的去感触世界,而不是一路照顾孩子(我很爱我家的小辈们,但她们游历世界的机会要比老妈多太多了)。
3.休闲度假,等以后…
当朋友说她累的时候,我会说:放下工作,休息一周,出去走走看看吧。但她们总会说:你以为我们跟你一样吗?工作的人是身不由己的,好多事情处理,哪能说走就走!但我总觉得事情是死的,人是活的,或许当你发现你有时间出去走走的时候,便已经年过半百,没有青春的旅行,不会觉得遗憾吗?
来到欧洲学会的重要事情之一就是享受生活,节假日绝口不谈工作,享受生活,活在当下。
写下这段文字时,突然想到了我的朋友小八(唯一一个有联系的小学同学)。 去年这个时间,她从工作了五年的岗位上辞职,说想要休息三个月,去自己想去的地方走走看看,于是便来重庆寻我。她还说一个做市场销售的人辞职后再就业,便相当于从头开始,尤其是工资,从原来的小一万降到三千。辞职的时候,公司的人都劝她,毕竟熬了五年才有了现在的月收入,别犯傻。但她坦然地我:“我就想休息一下,,从头开始就从头呗”。这种直面自己想法的勇气,大概就是最好的活在当下!
每每与朋友聊到这个话题时,她们会觉得我的言论中充斥着未踏出校园的理想主义。这点我并不能否认,因为我确实从未踏出过校园。但是自从22岁之后,我的每一个决定都是遵从自己内心的,虽时有犹豫和挣扎,但却在践行自己“随心向往”的人生信条。
随心向往之,莫等白了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