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人物塑造

最近看了旧相册,里面记录了从出生一直到小学的一些照片

也不知道是不是我记性太差,对于过去我实在没有太多印象

完全就是记忆碎片,一种非常模糊的印象

说起来好像知道,但不是那么知道

这让我不禁思考起童年对人的一生真正发挥的影响

不可否认的是,我成为今天的自己,过去的每一步路都不可或缺

他们是链接着的,没有上一步也就没有下一步,是绝对因果

人生也是

环境与经历改变人,而你成为了什么样的人决定你的选择,你的选择又进一步的决定你即将成为什么样的人

决定人生的究竟是环境还是人本身,这就像一个鸡生蛋还是蛋生鸡的问题

但环境确实略胜一筹

就像鸡一样

毕竟蛋不会自己孵化

而每个人也都是以一张白纸的状态来到这个世界

所以环境占了先天优势,对人产生影响与初步的塑造

环境决定了一个人的认知、观念

他知道什么不知道什么,理解什么不理解什么,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倾向于选择什么不选择什么,如此,一个人有了他的雏形

而人生也不过就是在重复这一过程,人会因为经历而变化,因为变化而改变了倾向与选择,改变了选择而偏移曾经的路途与方向,不断丰满自己的生命,让自己的形象更加明确

嗯,所以创造一个人物,他的一切都很重要

从出生前就很重要

他的母亲怀孕时吃什么喝什么干些什么

难道不都会对他产生影响吗?

但神奇的事情是,人生偏偏没那么绝对

上一辈人在物质匮乏的情况下,也可以生出健康强壮的孩子

所以说物质世界的逻辑只是一种规律的总结,而不是绝对的法则

科学更是一种假设,他的所有成果都建立在这种假设之上

所以有科学无法解释的

如果是真理法则,那就不存在真理与法则无法解释的事物

只要存在,就说明它不是真正的真理法则

所以说,人很难去寻求某种标准,世界上没有这样的绝对标准

总会有你意想不到的事物跳出来告诉你:that's not true

人的大脑确实与电脑有异曲同工之妙

当作品所表达的东西跳脱出逻辑之后,人就会无法理解

但有时跳出逻辑的事物会很妙

那么问题来了

我创造人物时,究竟是否要依照现实逻辑?

如果说,逻辑在现实中都并非绝对,那如果在文字里将它绝对化,不就成了另一种问题吗?

公式化,死板,缺乏可能性,画地为牢种种

如果不依照这种逻辑,那么这个人物成立的依据又是什么呢?

不要讲逻辑,要讲法则

逻辑只是法则最浅显的一种表现形式

其实世界与人都活在某种法则之下

但是人赋予了太多概念与意义,反而混淆了法则的存在

就好比一个苹果,它好还是不好?

在法则之下,它不存在好与不好

在人眼中,它就有了这种分别

一颗苹果的腐烂是否值得悲伤

法则之下,这件事叫做:一个苹果的腐烂

在人的眼中,它的意义就太多了

法则像线条,勾勒出事物的轮廓

人赋予了它们颜色

对,就是颜色

事物的发展,依存于法则

而让一切鲜活起来的,是颜色

颜色,很重要

所以你创造一个人物,重要的是你赋予他什么颜色

或者说他在你手中成长为了什么

不用担心你干预了他太多

本来就是你创造了他

一切只在于

你以什么色彩,让他成为了什么样子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