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玥是我大学里遇见的密友,一次夜谈会里她问我在伴侣关系中,可接受另一半与自己的年龄差距是多少,我回答:“这难说,看感觉。”她却信誓旦旦说:“我不能接受比我小的,不成熟。”
“可和他一起相处的时候,就感觉一切都特别简单,也不会有患得患失的感觉。”大约两年前的某个晚上,凌晨00:30分,我的聊天框曾收到曾玥的这则消息。
之所以时间能记得那么清楚,是因为她是出了名的“养生系”女孩。11点一定准时休息,若超过这个时间点还没睡,那肯定是有什么“大事”。而她那段时间的大事,便是遇见了一个令她心动的男孩,林晓天。
两年前的一个暑假,俩人在一个活动上认识的,都是义工。他很高,很白,她见到他的第一眼就觉得这个人很干净,但因为工作岗位不同,没啥交集。在一次很偶然的交谈中,她才得是自己是比他大三届的师姐,自然觉得亲切,就像对一个弟弟一样照顾。和他聊他的学业,一起开玩笑。一向在男女关系中比较被动的她,莫名爱心泛滥,还送了一本手里正在看的书给他。通常如果对某个男生有好感,她是装作看不见对方的那种类型。可是莫名其妙地,可能这次正是因为遇见的这个人像弟弟一般,于是不会刻意疏远,也不会靠的很近,一切发生得很自然。
最后一天义工聚会,大家在课室里一起唱歌。唱《告白气球》的时候,他牵起了她的手。这是一个开始。在那个时刻,她清晰地感觉到心跳在加速,还偷瞄了他的左手是否牵着旁边的女孩,确定了没有后心里在偷笑,这种感觉是她从来没有过的。可同时她也在那一刻觉得:“天哦,怎么会对他心动。”
喜欢来的时候让人猝不及防,自己曾经设定的所有标准或许在遇见了某个人之后,都会被打破。
“我不喜欢比自己小的男生,因为我偏爱比自己成熟的人,所以这个男孩,会让我心动或许只是因为他足够简单,或者说和他在一起的时候我足够简单。我有时候觉得自己真的好老,一些自己碰到觉得难过的事情经他说出来,我竟然会觉得很好笑。”
或许,并不是所有的标准都被打破,而是那个人身上的一些闪光点能够把自己曾经设定过的大多数规则都遮盖掉,忽略不计。
事实上,她并不知道他是否喜欢她,只是俩人都断续保持联系,那年正是他的高三,她的大四,均是两人的转折点。因为他很爱吃,于是到了周末他会叫她会准备一些零食带到学校去探望。每天晚上两人也会聊天,分享歌曲,一个小时讲的都算不上是什么有营养的话。可是她却偷偷把他分享的歌曲在网易云里创建了一个歌单。一开始我常听曾玥提起他,可后来就很少了。问她这段感情进展如何,她便说:“看以后吧。”
“我现在,真是一点都没有想要谈恋爱。他也还那么小,还有很多人,很多事没遇见。无论如何,现在都不可能。既然是这样,还不如保持距离,当好朋友的角色,若是以后有缘分,自然也跑不掉。”
没错,在未出社会前,三年真的差别很大,特别是大学和高中这样的跨度。因为后者依旧是温室里的花朵,依旧是过着有人告诉你要做什么的生活,而前者已经是开始学着自己替自己做决定,也开始半只脚走出温室。这样的两个人如果恋爱了,大概也很难沟通。
这样看来,那时的她,做了一个还算不错的决定。
两年后的2018,他在深圳读大二,正在交往一个女朋友。她也从澳大利亚留学回来,在上海工作,单身。两人间断地保持联系,依旧是朋友的关系。
我调侃曾玥,如果当时没这么做,或许他现在的女朋友就是你了。她笑笑没说话。
的确,哪怕那时候两人在一起了,也不一定能走到现在。这要克服太多的东西,对于要前往一个陌生国度学习的她,面对一个仍未开启自己人生的他,怎么会这么选择?如今各自仍在各自想要的轨道里前行,保持着朋友的关系,探寻各自生活中的可能,这不也挺好?毕竟有些人在自己的生命里,不一定是作为伴侣而存在。人生还很长,谁都不能担保下一刻一定会发生些什么,这并不是件遗憾的事。
我知道,她一点也不后悔当初的选择。只是我还是会好奇,这两人的感情在未来会同步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