缘来是你~~
写作在过去、现在、将来对我的意义

1.缘起往昔 ~~缘不知所起,一往而情深
从小到大我唯一坚持下来的习惯就是阅读!什么书都看,用父亲的话来说:“我家惠儿只要一看到有字的纸,哪怕是掉在地上,她必是要捡起来瞧瞧”,范围虽广而杂却不求甚解,因此至今一无所长。
虽说开卷有益,父亲见我常书不离手,欣喜之余又怕我读成一个尽信书的痴儿,更担心我将来变成一个除了读书啥也不会、带着厚眼镜、伤春悲秋的女文青。
后来父亲见我只看不写时松了一口气,此后也不时在我耳边嘀咕:“搞文学的都是非常之人!大部分的作家最后都死于贫困潦倒......”

其实我压根就没想过要当作家,当诗人......总觉得如父亲所言:搞文学的确是那些天赋过人和才思敏捷的人才能干得了的活。而我自己,除了天生懈怠,在观察生活、考虑问题、反映问题、总结问题等方面,总比别人慢三拍。所以潜意识中我一直认为自己不是这块料。
而且说实话,年少时颇有几分轻狂的我,心里是有点看不上这些所谓的文人才子。觉得他们性格软弱如墙头草!喜自艾自怜,用手中笔玩弄文字,媚上欺下,上讨好统治者,下诱导吃瓜的群众,缺乏气节!历史上有不少的文人卖国,如秦桧、洪承畴、汪精卫……
所以一直以来我只停留在看的层面,从未想过有一天自己会拿起笔。第一次领略到文字的魅力是看《三国》,陈琳写讨伐曹操的檄文。口诛笔伐,乃骂文之典范!深感文字远胜刀剑,直击敌人心脏。读后心中甚是惶恐!其实在日常的工作学习生活中,也时常心有感触,却觉手中笔重若千钧,不敢轻易涂鸦以免误己误人。
随着年岁渐长,经历和阅历不断丰富,才明白当初自己对文人的看法是以偏概全了。一个人的品行气节和他是不是文人没有半毛钱关系。纵观历史,不知涌现了多少有气节的文人骚客。如不为五斗米折腰的陶渊明;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的李白;一片丹心照汗青的文天祥;“先天下之忧而忧”的范仲淹......越是深层面学习越发崇敬他们,这种敬重逐渐渗透到骨子里。
可能冥冥中注定与文学有缘,兜兜转转间一个不小心我终究还是走上了这条路!
也有可能写作是根植于我内心深处的一个隐秘欲望,故而一直以来都以挑剔的眼光,审视着每一篇文章。可谓“爱之深,责益切”。
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情深!
2. 缘结现在 ~~写作犹如一束光照亮 了我的人生
加入写作营学习,源自我的一个偶然冲动。
在短短的29天魔鬼训练营中,我有幸认识了来自祖国各地、四面八方的小伙伴们。如北京的清欢、广西的MM,贵州的虚花悟,广东的聪哥、不知籍贯何方的捻字为花......大家志同道合,以文会友。小伙伴们写作热情高涨,刻苦努力......64班好文不断,连两位助教也表扬“学习氛围不错”,这一切的一切都鞭策鼓舞着有“拖延症”的我不敢懈怠,认真对待每一次的课程和作业。
作为传道授业解惑的刘主编,每一次的课程都经过精心淬炼。三阶四维法;写作美颜相机的用法;小说的四要素;揭秘爆款文背后的行文框架;......他手把手教学员们写作,哪怕是像我这样零基础的的人也深感受益匪浅。
不写不知道,一下笔就发现自己写出来的东西和想象中有差距。现实很骨感,刘姥姥在直播间曾说过:“写作无秘籍,如庖丁解牛,卖油翁卖油。无他,惟手熟尔!”
自知基础差、底子薄,我不得不埋头勤学苦练,一篇文章从开始写到完成,往往不知道要修改多少次。在助教老师和小伙伴们的鼓励和帮助下,我咬咬牙,出乎意料居然坚持了下来。

写作犹如一束光,照亮了我现在及将来的人生!
它引导我进入了这个奇妙的世界,除了写写写之外一切都不复存在,我不能自已,忘乎所以!忘记了闻窗外芝兰的馨香;忘记了听冰雪融化的声音.....我和我所思所想所写的人物一起,跟随他们的脚步,倾听他们的诉说,同他们一起共悲欢喜乐。
写作的过程如同生孩子,痛并快乐着。看着这29天里自己难产出来的一个个宝贝,毋论好坏,我像母亲般毫无理由的深爱着他们。为他们的一点点进步,一点点成长欣慰不已。
通过写作,我的思想得到了一次次的沉淀和升华;我的灵魂也得到了一次次的洗礼和新生;我发现了一个完全不同的自己!
29天的写作课在我的心灵深处播下一颗名为“文学”的种子!
从此但问耕耘,莫论收获!
感恩所有在写作过程中支持鼓励帮助过我的老师和同学们!
感恩一路走来有你们相伴!

3. 缘拓未来~~点点光束若星星之火 遂成燎原之势
结营不是终点,更是另一个起点。
也许明天我们将各奔东西;也许明天我们中的有些人,由于种种原因不能再继续下去;也许明天我们中的有些人,成为了中国也可能是世界文坛上的璀璨之星......
我们将永远也无法忘记,写作营的这段美好时光。
可心底一直有个声音在问自己:“我们到底为什么而写?写作的终极目的和意义又是什么?”
问过身边很多人。写作营的伙伴们保持着一颗宝贵的初心。有人说“手写吾心,执笔发心”;北京的清欢同学说“文字是开在心上的一朵花”;有人说“尊重每一个独立的灵魂”(我也认为每一篇文章的背后都有一个独立的灵魂)......
我很欣赏刘主编写作课的广告语:“讨好世界不如取悦自己”,让大家明白了写作是一个悦纳自己的过程;但心底始终觉得:仅有这些,还远远不够.....

我不由想起了现代文学家鲁迅(1881—1936),他生长于国破家亡、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危难关头!当时正处清末民国,内忧外患,国人冷漠、恐慌、麻木、道德沦丧……,鲁迅哀其不幸,怒其不争,远在日本仙台学医的他毅然弃医从文,借助一篇篇文章来唤醒还在麻木沉睡中的国人。
可能有些人认为现在是和平时代,毋须再为“中华之崛起而奋笔!”但我觉得作为一个写者,我们要对自己的文字负责,你写下的每个字、每句话都可能会影响到一代人甚至是几代人。最近看过一篇《细思极恐 我们都曾是网络暴力的施暴者》的文章,深感网络上那些恶意的文字远比顶级杀手更厉害,杀人放火于无形中!正如文中所说“雪崩时没有一片雪花是无辜的!”

任重而道远,且写且珍惜。
尤其是对于我们这些半路出家的文学爱好者,如低调的魔眼睛老师所说“大家起点不同;对文字的敏感度不同;行文风格也迥然不同;擅长写的区域也不同......”
情感细腻的金花导师在人生第一次直播间也说过:“坚定自己写作的初心,不攀比,不计较,不盲从,呵护你的写作热情。”
希望大家不妄自菲薄,循序渐进,你付出的每一份努力,流下的每一滴汗水,都将让你在未来的文学路上越走越远。
鲁迅说过:“路是人走出来的!”世上没有天生的作家,天生的诗人......让我们拿起手中笔,只要认真写,用心写,敢于写......最重要的是坚持写下去!我坚信:终有一天,我们的文字会成为照亮他人的一束束光,如星星之火般在中华大地上燃烧蔓延!
在未来的文学浩瀚星空下,我们可以自豪地对自己说:“我来过!我无悔!”
与大家共勉!

写于2017/1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