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晶/涵香
量变引起质变
曾经,我和女儿都是抑郁症。
在郁金香阳光会家长学校里,作为一个老学员,我有很多话要说。
关于执行“三不”的情况,什么是“三不”?
一, 不想:管住心,不想孩子不好的一面,想自己的错处来改正;
二, 不做: 管住手,不主动和被动帮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情;
三,不说: 不说教、不要求、不提醒、不说刺激孩子的话)
不说=不提醒,不做=不帮忙,不想=不管他(随他去,不想他会怎样)。
其实所谓“三不”的执行,对我来说好象都是被迫的。我一路跌跌撞撞走来,头脑虽渐渐清明,行为方式可能依然还是经常被拖回老轨道。
我接受这一切,改变总是慢慢发生,而成长也是慢慢发生的。
这个病带给我很多变化,可以说,我们是母女同病,母女同修。内心的觉醒是翻天覆地的,有那么一瞬间,突然明了,所以,量变总会导致质变的。平常在群里学到的那些东西、在家长学校上课共修、传统文化的学习、甚至画画、舞动、朗读诗歌、朗读英语……无一不是“量的积累”。
是的,还有我从花店带回来的鲜花,一切都达成了我的变化。我被美好的东西包围着,我看到了美好的事物,我感恩宇宙的赐予,我热爱这世间的一切:一花一草一木。
生活突然变得丰富起来,积极起来。我由原来的敌对、与这个世界的格格不入,变得宽容和接纳。宇宙万物本来是相通的,我们也是其中一分子。
我是老病号
我们经常犯的错误是把自己看得过重,形成一连串固定的强迫思维,把自己生生地从这个系统剥离,并且敌对,让自己成为孤家寡人。
我是慢病十几年的老病号,生病的原因自然也与性格有很大的关系。因为我毕业以后来到了一个陌生的地方,离家几百里,像一株移载到别处的盆栽,各种的不适应。
在工作环境的高强度压力下,由于自己本身性格孤僻内向,不擅长与人交流,在一个特定因素的刺激下,就爆发了疾病。它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本质是一种自身细胞的自我攻击。每个人由于先天的身体条件、遗传因素等,表现是不一样的。
慢病十几年,情绪越来越向内走。关闭自己,不爱说话,在文字上沉浸自己,清洗自己。这十几年似乎觉得是头脑清明了,实际是一种有限度的自我感觉。
我的这个固定思维是什么呢?前十几年,那是沉在病人的角色里,生生死死不出来,受害者角色,觉得自己应该得到别人照顾,觉得谁要是刺到我的痛处,恨不能去拼命。看啥都不顺意,觉得谁都欠我。那时,我在蒙昧世界中尚未清醒,我与整个世界为敌。
结果可想而知,病情时轻时重,疾病几次复发,总得来说是走在一条底色比较灰暗的基调上。甚至想到十几年几十年一成不变的工作和生活,心里早就暗如死灰。
女儿是唯一的亮色
女儿是我生命中唯一的亮色,好象就是为她一个人活着的。因为本身生病,女儿来得极为不易,自然是成了家里的中心和焦点,被溺爱的一个。
由于婆婆一直在家里带女儿,而婆婆又是强势高焦虑人格,一手遮天惯了,还重男轻女。我爱人是大孝子一个,又是大妈宝一个。婆婆在家,形成了一个很有趣的格局。爱人成了娇宝宝,大儿子,啥活都不怎么干,甚至我女儿面前,婆婆也多次当面表达了对儿子的重视,全家人就这一个男子汉。我是心疼儿子才来看小孩儿的,多次肆无忌惮地表达了这样的观点。在她心里,儿子是第一位的。这种强有力的母子联盟,造成了对我心理上的巨大压迫,我成了那个被挤压的人。
我们学习时说到,夫妻关系第一位,亲子关系第二位。如果爱你的孩子,那么去爱你的妻子,可是我觉得我爱人和他妈妈之间的关系纽带是极其强大的,甚至超过我们夫妻、他们父女的关系。实际上造成了一种什么情况呢?孩子面前父母的同时缺位,而且孩子还有一个压抑和不快乐的妈妈,所以最后孩子出问题是必然,是迟早的事情。
五行与家道文化
学习了传统文化以后,就是香庐书院孙一乃老师著述的家风家道系列丛书,看完非常后悔,后悔没早遇到。里面说的所有的反面情况都一丝不差地落在我们一家身上。
古德认为宇宙万物,都由“木火土金水”五种基本物质的运行和变化所构成,随着这五个要素的盛衰,而使得大自然产生变化。不但影响到人的命运,同时也使宇宙万物循环不已。它强调整体概念,描绘了事物的结构关系和运动形式。
五行相生,五行相克,一阴一阳之谓道。在家庭里,五行位是什么呢?爸爸属火,在“天”位; 妈妈属水,在“地”位; 女儿属金,儿子属木,祖父母属土。
祖父母是家里的天德星,属“土”,主信,性如灰,为安宁,主管家里的福德。怎么管福德呢?做儿女的榜样,兜满家。所以,儿女不用管,全靠德行感。
安位不对,土位的婆婆如果给水位的媳妇压力,那媳妇是要去浇水灭火位的儿子的。另一方面,小孩的位置也过高,达到了天位。而我们的本能之爱,导致我们无意识地复制了上一代人的相处模式和对孩子的教养模式。
做孩子的出问题以后,就会离开自己的位置,首先克“土”,从“心头肉”变成了爷爷奶奶的“心头刺”了,也就没有出息了。从小看重的这个孙子学坏了,这对爷爷奶奶伤害最大,死不瞑目!你看,由于老人的乱位,导致了整个家族的逆五行运转,全家都遭殃,可怕吧?
那么,我们该怎么做?我们要的是家庭五行安位的顺运转。而顺位按“德行”走才能相生。
当我们各安其位时,处于正能量状态,都是相生的关系,就没有克;只有乱位,处于负能量状态时才会被克到。所以家庭五行安位,就是告诉我们如何做人,孝道的核心是安位和感恩。
明白了天地之道,“五伦教育”就出来了。因为我们能够懂得报父母恩,将来工作时,会懂得报衣食父母恩,成家后,夫妇两个则能“刚柔相济”。儿女看到父母恩爱,就更加听话孝顺。那么,朋友就有信,这样,“仁义礼智信”自在其中,多么好的一个五常五德的顺序啊!都在遵道而行,天伦之乐是这么来的。所以,“伦”讲的是纲常之顺序,不能乱。
所谓“家和万事兴”,家庭每一份子,若能和睦相处,平等相待,父母心里愉快,为人子女者都能够修养品德,从事正当的行业,奉公守法,这就是孝顺。我们把自己的工作尽心尽力做好,使父母有光彩,也是孝。此外,我们若能有机会为社会服务,并且为大众谋福利,做到孝经所说:“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是更大的孝。
遇到郁金香以后,我是逐步走在了正确的方向上,我也去读书,参加线下活动,想要帮助别人,我也能帮助到很多人。这些都让我非常快乐,给予比得到更让人快乐。
女儿的抑郁症
我女儿的情况开始病时应该就比我轻,她抑郁的情况不是很严重,虽然医生诊断为重度抑郁症。
她有自杀的想法,有自残自伤行为,她起病是因为突然不能去上学,其实有很多次腹痛的经历。也曾经前一年寒假考试前休息过两周,但都没有引起我们的重视,直到又肚子疼不能上学。她其实特别乖,胆子小,老师留的作业写不完就不敢去学校。
主要的冲突是与家长之间的,尤其是我。当时的我因为最近两年长期吃药导致出现了药物性白内障,原本清晰的世界突然变成了毛玻璃后面的,模糊了,我这个完美主义强迫症,活得太痛苦……
两年来一直在内心里不接纳这样的自己,所以情绪一直是有问题的。尤其孩子生病这半年,情绪非常失控,那时体检查出了甲状腺功能的减低。甲减与抑郁是相关的。所以我这一大堆的病,归根结底还是情绪上的不快乐,一个能量上的关闭,不与外界沟通,自成一体,死水一潭。
所以,现在的我,明了一切了。我相信,“情绪会引起疾病这样的说法”。我总是对孩子写作业写到很晚无法接受,觉得孩子12点睡觉,对她身体不好。孩子又很爱磨,写作业写得很慢。有一天,发生了极强烈的情绪冲击,大概又是孩子作业写得晚,我居然自己去撞墙。还不如揍她一顿呢!心灵上的伤害比身体上的伤害更严重啊。
这个时候我的爱人在哪里?我们两人一惯在孩子的教育问题上往往达不成一致的意见,他从来不是一个带领者。在老妈的眼里,他是一个孝子; 在同事的眼里,他爱笑,说话和气; 在我的眼里,当然人品也是杠杠的,我们头结婚我就病了,多少年陪我看病,往返北京,从无怨言。
只是在孩子的面前,他没有耐心,非常凶,没有我对孩子的爱那么奋勇直前。记得有一次,孩子很小,三四岁,病了要往嗓子里喷药,孩子一点也不配合。我爱人本来抱着,一把就把女儿摔在了床上。
对于我爱人只对女儿凶的情况,婆婆对女儿的观点是: 你爸爸和谁都不吵吵,公认的好人,和你生气,可见你是一个坏孩子。而之后,我和爱人一直是对立的,在我印象里比较深的是,对于孩子管教,我是溺爱,他是缺位,完全不管。奶奶是严厉,重男轻女,重儿子轻孙女。婆婆是刀子嘴豆腐心,你让我干多少体力活都可以,得让我心痛快了。
还有以前诸多的矛盾,婆婆长年照顾我们的家庭生活,得到生活照顾的同时,我们失去了小家庭自我成长的能力,我失去了自由表达的权力。我和爱人失去了成长为父母的能力。我觉得我爱人和我都不会爱。
在我爱人的家庭里,婆婆极其强势能干凌厉,蔑视老头子,极其疼爱大儿子,她有过青年时期失期意外失去二儿子的经历。老头子、儿子、女儿都是她统治下的顺民,所以我爱人长成了我公公的样子。
我的家庭是父母常年吵架,母亲被父亲家暴。我也不会爱,我童年时受到了很多痛苦,不希望自己的女儿重复自己的老路,最后溺爱成了这个样子。
想起女儿小时候的样子,可爱的蹒跚的步态历历在目。她的性格是极其活泼好动的,胆子大,有点楞小子的劲儿。小学五年级以前,身上还全是伤,总是去外面淘。我们这些错综复杂的教养,造成了女儿的情况。她善良,没有边界感,低自尊,没有价值感,和同学人际关系差,自我中心,任性,自律差,没有恒心,不能吃苦,生活能力差。贪玩,不爱学习。
当然每个人的情况都不一样,你会说,换一个父母教养,她可能不是这个样子。或者说换个孩子,也不一定会出现这样的情况。但是每个孩子的情况都不一样,这世界也不存在如果。
家庭教育观
家,不仅是爱与温暖的传递通道,往往也是恨与伤害的传递通道。如果父母是很情绪化的人,则更会加剧家庭的不幸。
中国很多父母,都有很严重的情绪问题。情绪焦虑的家长习惯于从外部向孩子强行灌输、施压,而没有激发孩子内心对于外部世界的好奇,使孩子丧失灵性。这样的“爱”,很容易被转化成为“恨”。
那些无法控制自己情绪的父母,对家人却有极大的控制欲:他们内心藏着一股愤怒。不能控制情绪的父母,大多因为自身内心的脆弱感和对自身生活无法掌控的恐惧。因他们无法控制外在的环境,所以将注意力转向身边的亲人、弱势群体,以此来获得对于生活的掌控感。
情绪化的父母养出来的孩子,大多缺乏幸福的能力。父母如果真的希望孩子幸福,就从改变自己,成长自己开始。
明天会更好
学习“三不”以后,我自我成长起来了,我爱人也把我的生活照顾得细致周到,从原来爱宅家,到现在一放假就想带我出去玩。
我女儿现在是出去打工的一个状况,比之前也有了进步。和我的亲子关系也有好转,从前一度仇亲,现在建立起一种良好的沟通关系。只是我在沟通中还是会自我觉察到自己又犯了错,但是我的抗打击能力有了提高。
通电话时,女儿也说: 打我离开你后,你变好了。
希望我们的世界会越来越好,我常常感叹,我能帮助到别人,却无法帮助到女儿。我对她仍有评判心、分别心和期待心,而建立良好的关系才是第一步,我想我会慢慢学会温柔而坚定地坚持正确的东西,并且告诉她: 我不同意你的做法,但我尊重你的决定。
在沟通中,也感觉到她对我的道理的抵抗,以及她内心的软弱,缺少力量,依赖性强,这又是曾经的我,她学了个透。感觉到自己需要学习的东西太多了,偶然看到岸见一郎的书《不管教的勇气》、《被讨厌的勇气》,又看到了《正面管教》、《如何对待孩子的叛逆》,感觉到这些书都需要去读一下,而现在要做的事情那么多,要读的书也很多,上班也很忙。
让爱流动起来,未必是一个强势的婆婆就无法沟通,只是那时的我只懂得尊敬,而不知道如何沟通,也不知道如何用自己的想法来影响别人,只是一个被动的承受者。其实我们也可以是施与者。
非常感恩,我也要出去工作了。晚遇到总比不遇到好,晚改变总比不改变好。 愿我们出走半生,归来仍是少年。
水晶/涵香
量变引起质变
曾经,我和女儿都是抑郁症。
在郁金香阳光会家长学校里,作为一个老学员,我有很多话要说。
关于执行“三不”的情况,什么是“三不”?
一, 不想:管住心,不想孩子不好的一面,想自己的错处来改正;
二, 不做: 管住手,不主动和被动帮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情;
三,不说: 不说教、不要求、不提醒、不说刺激孩子的话)
不说=不提醒,不做=不帮忙,不想=不管他(随他去,不想他会怎样)。
其实所谓“三不”的执行,对我来说好象都是被迫的。我一路跌跌撞撞走来,头脑虽渐渐清明,行为方式可能依然还是经常被拖回老轨道。
我接受这一切,改变总是慢慢发生,而成长也是慢慢发生的。
这个病带给我很多变化,可以说,我们是母女同病,母女同修。内心的觉醒是翻天覆地的,有那么一瞬间,突然明了,所以,量变总会导致质变的。平常在群里学到的那些东西、在家长学校上课共修、传统文化的学习、甚至画画、舞动、朗读诗歌、朗读英语……无一不是“量的积累”。
是的,还有我从花店带回来的鲜花,一切都达成了我的变化。我被美好的东西包围着,我看到了美好的事物,我感恩宇宙的赐予,我热爱这世间的一切:一花一草一木。
生活突然变得丰富起来,积极起来。我由原来的敌对、与这个世界的格格不入,变得宽容和接纳。宇宙万物本来是相通的,我们也是其中一分子。
我是老病号
我们经常犯的错误是把自己看得过重,形成一连串固定的强迫思维,把自己生生地从这个系统剥离,并且敌对,让自己成为孤家寡人。
我是慢病十几年的老病号,生病的原因自然也与性格有很大的关系。因为我毕业以后来到了一个陌生的地方,离家几百里,像一株移载到别处的盆栽,各种的不适应。
在工作环境的高强度压力下,由于自己本身性格孤僻内向,不擅长与人交流,在一个特定因素的刺激下,就爆发了疾病。它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本质是一种自身细胞的自我攻击。每个人由于先天的身体条件、遗传因素等,表现是不一样的。
慢病十几年,情绪越来越向内走。关闭自己,不爱说话,在文字上沉浸自己,清洗自己。这十几年似乎觉得是头脑清明了,实际是一种有限度的自我感觉。
我的这个固定思维是什么呢?前十几年,那是沉在病人的角色里,生生死死不出来,受害者角色,觉得自己应该得到别人照顾,觉得谁要是刺到我的痛处,恨不能去拼命。看啥都不顺意,觉得谁都欠我。那时,我在蒙昧世界中尚未清醒,我与整个世界为敌。
结果可想而知,病情时轻时重,疾病几次复发,总得来说是走在一条底色比较灰暗的基调上。甚至想到十几年几十年一成不变的工作和生活,心里早就暗如死灰。
女儿是唯一的亮色
女儿是我生命中唯一的亮色,好象就是为她一个人活着的。因为本身生病,女儿来得极为不易,自然是成了家里的中心和焦点,被溺爱的一个。
由于婆婆一直在家里带女儿,而婆婆又是强势高焦虑人格,一手遮天惯了,还重男轻女。我爱人是大孝子一个,又是大妈宝一个。婆婆在家,形成了一个很有趣的格局。爱人成了娇宝宝,大儿子,啥活都不怎么干,甚至我女儿面前,婆婆也多次当面表达了对儿子的重视,全家人就这一个男子汉。我是心疼儿子才来看小孩儿的,多次肆无忌惮地表达了这样的观点。在她心里,儿子是第一位的。这种强有力的母子联盟,造成了对我心理上的巨大压迫,我成了那个被挤压的人。
我们学习时说到,夫妻关系第一位,亲子关系第二位。如果爱你的孩子,那么去爱你的妻子,可是我觉得我爱人和他妈妈之间的关系纽带是极其强大的,甚至超过我们夫妻、他们父女的关系。实际上造成了一种什么情况呢?孩子面前父母的同时缺位,而且孩子还有一个压抑和不快乐的妈妈,所以最后孩子出问题是必然,是迟早的事情。
五行与家道文化
学习了传统文化以后,就是香庐书院孙一乃老师著述的家风家道系列丛书,看完非常后悔,后悔没早遇到。里面说的所有的反面情况都一丝不差地落在我们一家身上。
古德认为宇宙万物,都由“木火土金水”五种基本物质的运行和变化所构成,随着这五个要素的盛衰,而使得大自然产生变化。不但影响到人的命运,同时也使宇宙万物循环不已。它强调整体概念,描绘了事物的结构关系和运动形式。
五行相生,五行相克,一阴一阳之谓道。在家庭里,五行位是什么呢?爸爸属火,在“天”位; 妈妈属水,在“地”位; 女儿属金,儿子属木,祖父母属土。
祖父母是家里的天德星,属“土”,主信,性如灰,为安宁,主管家里的福德。怎么管福德呢?做儿女的榜样,兜满家。所以,儿女不用管,全靠德行感。
安位不对,土位的婆婆如果给水位的媳妇压力,那媳妇是要去浇水灭火位的儿子的。另一方面,小孩的位置也过高,达到了天位。而我们的本能之爱,导致我们无意识地复制了上一代人的相处模式和对孩子的教养模式。
做孩子的出问题以后,就会离开自己的位置,首先克“土”,从“心头肉”变成了爷爷奶奶的“心头刺”了,也就没有出息了。从小看重的这个孙子学坏了,这对爷爷奶奶伤害最大,死不瞑目!你看,由于老人的乱位,导致了整个家族的逆五行运转,全家都遭殃,可怕吧?
那么,我们该怎么做?我们要的是家庭五行安位的顺运转。而顺位按“德行”走才能相生。
当我们各安其位时,处于正能量状态,都是相生的关系,就没有克;只有乱位,处于负能量状态时才会被克到。所以家庭五行安位,就是告诉我们如何做人,孝道的核心是安位和感恩。
明白了天地之道,“五伦教育”就出来了。因为我们能够懂得报父母恩,将来工作时,会懂得报衣食父母恩,成家后,夫妇两个则能“刚柔相济”。儿女看到父母恩爱,就更加听话孝顺。那么,朋友就有信,这样,“仁义礼智信”自在其中,多么好的一个五常五德的顺序啊!都在遵道而行,天伦之乐是这么来的。所以,“伦”讲的是纲常之顺序,不能乱。
所谓“家和万事兴”,家庭每一份子,若能和睦相处,平等相待,父母心里愉快,为人子女者都能够修养品德,从事正当的行业,奉公守法,这就是孝顺。我们把自己的工作尽心尽力做好,使父母有光彩,也是孝。此外,我们若能有机会为社会服务,并且为大众谋福利,做到孝经所说:“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是更大的孝。
遇到郁金香以后,我是逐步走在了正确的方向上,我也去读书,参加线下活动,想要帮助别人,我也能帮助到很多人。这些都让我非常快乐,给予比得到更让人快乐。
女儿的抑郁症
我女儿的情况开始病时应该就比我轻,她抑郁的情况不是很严重,虽然医生诊断为重度抑郁症。
她有自杀的想法,有自残自伤行为,她起病是因为突然不能去上学,其实有很多次腹痛的经历。也曾经前一年寒假考试前休息过两周,但都没有引起我们的重视,直到又肚子疼不能上学。她其实特别乖,胆子小,老师留的作业写不完就不敢去学校。
主要的冲突是与家长之间的,尤其是我。当时的我因为最近两年长期吃药导致出现了药物性白内障,原本清晰的世界突然变成了毛玻璃后面的,模糊了,我这个完美主义强迫症,活得太痛苦……
两年来一直在内心里不接纳这样的自己,所以情绪一直是有问题的。尤其孩子生病这半年,情绪非常失控,那时体检查出了甲状腺功能的减低。甲减与抑郁是相关的。所以我这一大堆的病,归根结底还是情绪上的不快乐,一个能量上的关闭,不与外界沟通,自成一体,死水一潭。
所以,现在的我,明了一切了。我相信,“情绪会引起疾病这样的说法”。我总是对孩子写作业写到很晚无法接受,觉得孩子12点睡觉,对她身体不好。孩子又很爱磨,写作业写得很慢。有一天,发生了极强烈的情绪冲击,大概又是孩子作业写得晚,我居然自己去撞墙。还不如揍她一顿呢!心灵上的伤害比身体上的伤害更严重啊。
这个时候我的爱人在哪里?我们两人一惯在孩子的教育问题上往往达不成一致的意见,他从来不是一个带领者。在老妈的眼里,他是一个孝子; 在同事的眼里,他爱笑,说话和气; 在我的眼里,当然人品也是杠杠的,我们头结婚我就病了,多少年陪我看病,往返北京,从无怨言。
只是在孩子的面前,他没有耐心,非常凶,没有我对孩子的爱那么奋勇直前。记得有一次,孩子很小,三四岁,病了要往嗓子里喷药,孩子一点也不配合。我爱人本来抱着,一把就把女儿摔在了床上。
对于我爱人只对女儿凶的情况,婆婆对女儿的观点是: 你爸爸和谁都不吵吵,公认的好人,和你生气,可见你是一个坏孩子。而之后,我和爱人一直是对立的,在我印象里比较深的是,对于孩子管教,我是溺爱,他是缺位,完全不管。奶奶是严厉,重男轻女,重儿子轻孙女。婆婆是刀子嘴豆腐心,你让我干多少体力活都可以,得让我心痛快了。
还有以前诸多的矛盾,婆婆长年照顾我们的家庭生活,得到生活照顾的同时,我们失去了小家庭自我成长的能力,我失去了自由表达的权力。我和爱人失去了成长为父母的能力。我觉得我爱人和我都不会爱。
在我爱人的家庭里,婆婆极其强势能干凌厉,蔑视老头子,极其疼爱大儿子,她有过青年时期失期意外失去二儿子的经历。老头子、儿子、女儿都是她统治下的顺民,所以我爱人长成了我公公的样子。
我的家庭是父母常年吵架,母亲被父亲家暴。我也不会爱,我童年时受到了很多痛苦,不希望自己的女儿重复自己的老路,最后溺爱成了这个样子。
想起女儿小时候的样子,可爱的蹒跚的步态历历在目。她的性格是极其活泼好动的,胆子大,有点楞小子的劲儿。小学五年级以前,身上还全是伤,总是去外面淘。我们这些错综复杂的教养,造成了女儿的情况。她善良,没有边界感,低自尊,没有价值感,和同学人际关系差,自我中心,任性,自律差,没有恒心,不能吃苦,生活能力差。贪玩,不爱学习。
当然每个人的情况都不一样,你会说,换一个父母教养,她可能不是这个样子。或者说换个孩子,也不一定会出现这样的情况。但是每个孩子的情况都不一样,这世界也不存在如果。
家庭教育观
家,不仅是爱与温暖的传递通道,往往也是恨与伤害的传递通道。如果父母是很情绪化的人,则更会加剧家庭的不幸。
中国很多父母,都有很严重的情绪问题。情绪焦虑的家长习惯于从外部向孩子强行灌输、施压,而没有激发孩子内心对于外部世界的好奇,使孩子丧失灵性。这样的“爱”,很容易被转化成为“恨”。
那些无法控制自己情绪的父母,对家人却有极大的控制欲:他们内心藏着一股愤怒。不能控制情绪的父母,大多因为自身内心的脆弱感和对自身生活无法掌控的恐惧。因他们无法控制外在的环境,所以将注意力转向身边的亲人、弱势群体,以此来获得对于生活的掌控感。
情绪化的父母养出来的孩子,大多缺乏幸福的能力。父母如果真的希望孩子幸福,就从改变自己,成长自己开始。
明天会更好
学习“三不”以后,我自我成长起来了,我爱人也把我的生活照顾得细致周到,从原来爱宅家,到现在一放假就想带我出去玩。
我女儿现在是出去打工的一个状况,比之前也有了进步。和我的亲子关系也有好转,从前一度仇亲,现在建立起一种良好的沟通关系。只是我在沟通中还是会自我觉察到自己又犯了错,但是我的抗打击能力有了提高。
通电话时,女儿也说: 打我离开你后,你变好了。
希望我们的世界会越来越好,我常常感叹,我能帮助到别人,却无法帮助到女儿。我对她仍有评判心、分别心和期待心,而建立良好的关系才是第一步,我想我会慢慢学会温柔而坚定地坚持正确的东西,并且告诉她: 我不同意你的做法,但我尊重你的决定。
在沟通中,也感觉到她对我的道理的抵抗,以及她内心的软弱,缺少力量,依赖性强,这又是曾经的我,她学了个透。感觉到自己需要学习的东西太多了,偶然看到岸见一郎的书《不管教的勇气》、《被讨厌的勇气》,又看到了《正面管教》、《如何对待孩子的叛逆》,感觉到这些书都需要去读一下,而现在要做的事情那么多,要读的书也很多,上班也很忙。
让爱流动起来,未必是一个强势的婆婆就无法沟通,只是那时的我只懂得尊敬,而不知道如何沟通,也不知道如何用自己的想法来影响别人,只是一个被动的承受者。其实我们也可以是施与者。
非常感恩,我也要出去工作了。晚遇到总比不遇到好,晚改变总比不改变好。 愿我们出走半生,归来仍是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