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就是一场场的活动,大家轮流坐庄。从出生到成长,生老病死一个时刻都逃不掉。最近爸爸生病,接在三叔的后面,我很多信息都请教他们,堂哥和三叔也非常热心,毕竟一是自己的亲兄弟,也是个非常重要的人,另外病症也差不多,参考性非常强,所以他们的经验我们基本都能用,比如一些bing程和zhi疗发展的流程,yi治流程,给 yao和注意事项等等,都是可以复制的。
这感觉像极了我们年轻的时候,堂哥考上大学后然后我再上大学,他教我学习和买电脑等等。还有结婚生孩子,买房子,开始上班,这些事都是这样的,人生都要经历,最后到自己的父母老去,自己老去。每个人都能安排自己的这些活动,也可以作为旁观者参加别人的活动,但轮到自己的时候都要努力承担了。作为旁观者和主角的感受非同一般。
我们需要做好自己该做的事,我们找了老婆的朋友帮忙介绍医生,总体看完片子,主任说很严重,但目前看还是有希望手术的,需要再做很多检查。2021年12月26日马尾医院做的平扫CT,27日就联系医生加号,28日去肿瘤医院做了PET-CT。虽然我看不大懂片子,但大致能看得清楚报告上的一些描述。不幸中的万幸,只有右肺一颗肿瘤6.8cm,边上的淋巴和纵隔转移,总体吸收值也没有非常高,其它全身都没有了。
有了希望就要努力,失望也有可能随之而来,但这也是唯一获得突破的方法。老婆问了他的妹妹关于我们这个病的下一步动作。她也帮我们问了其它医生,现在要跟时间赛跑,主要是要把穿刺先做了,病理和基因测序出来能知道了病的种类,能对症治疗这样就不会浪费时间了。并给了我们自由的DIY操作,比如到门诊自己做穿刺,把切片送到中山医院拿方案,再回来到肺科或者协和去开刀,让谁开都一样。所以她就开始催促我联系各家医院是否能做穿刺之类的,包括联系协和的医生,叫姐夫问肿瘤医院的医生等等。我也快速联系了亲戚,计划明天联系医生。
DIY方案对我们来说这当然是一种选择,但同时也很渺茫,我们并不专业,对这个病了解还非常少,只知道难治。另外医院也不喜欢这种半路出来的,一般都是规范化治疗。因为碰到了节假日,所以我一个晚上没有睡着,隔壁是爸爸此起彼伏的咳嗽,似乎越来越严重了,一点,三点,五点,就跟炸了一样。找医生是个痛苦的过程,特别是要极限操作的情况下,就容易产生怀疑,焦虑,其它情绪也会随之而来。困难会很多,达成目标的阻碍会很大,但这也可能是最快的方式,无论如何都值得去了解,就跟老婆说的一样,去问了就有机会,最差也就是这样等待,如果有更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