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火柴人,当听到这个名字的时候,也许你会联想到绘画。绘画这是非常普遍的一个课程,它真的能点亮无限思维吗?可能很多人和我一样,在最初看到这个工作坊题目的时候,内心是打了一个问号的。
也许,很多家长已经意识到了,在绘画启蒙阶段的孩子总是被告知,给你一个苹果,要画得像才算是好作品。那么在学会临摹之余,孩子可曾有自己思考的余地?这也是家长们的疑问。
在这样的状态下,我反而对德稻教育的一个《小小火柴人点亮无限思维》工作坊充满了好奇,到底它有什么与众不同之处呢?
所以2019年7月29日-8月2日,我又一次作为观察员的角色参与了这个工作坊。每一个环节我都情不自禁地发出“啊,还可以这样呀?”,真的一次次的颠覆我的想象。《小小火柴人点亮无限思维》课程坚持从绘画的本质出发,引导孩子自发地捕捉人物构图的原始形态,建立可视化转换的思维模式。也就是说,课程结束后,孩子收获的不仅仅是一份绘画作品,而是一种伴随未来学习生活的意识形态。我想说这样的工作坊应该渗透在每个孩子的日常,让这样的思维方式成为孩子们终身受益的一种思维习惯。
以下我分享几个在这个工作坊中有触动的几个片段。
001拿出镜子,好好观察自己,给自己画一个自画像
当我听到老师说这句话的时候,我真的惊呆了,拿出镜子观察自己十分钟,不是天天都能看得到吗?还要画自画像。刚开始我有点不解。但听到老师说,几乎每个人天天都有照镜子,但是有多少人真正的好好观察过自己,你了解自己最明显的特征是什么呢?
为什么要说最明显的特征呢,其实就是区别于其他人的你的专属特性,当你抓住了这个特征,重点描绘出来,别人可以通过画一下子就能辨别出是你。梵高,一辈子画了那么多的自画像,最能让人记住的确实那个割掉耳朵的那一张,为什么呢?因为独特,这是他独有的特点。
当然不是所有独特的地方都可以作为主要的特征,比如,有的孩子的发行很好看,这就不能作为主要特征,因为大型是会改变的。我们要找的是不变的主要特征。为什么拍身份证的时候,要求要把头发炸起来,五官都露出来,因为头发不是主要特征,要把面部特征都显示出来。
通过老师的启发和引导,孩子们非常仔细的观察自己,认真的寻找自己的特征。不到2个小的时间,中午,每个孩子都画出了特别的自己,非常有趣,这就是他们的自画像。有个爱画画的孩子感慨说:原来创作一个自画像并不是照着画下来,而是找到特征,这样就很容易进行夸张的去画,但是让然可以一下就能认出是自己,好神奇。
是呀,当大家的自画像排列在白板上的时候,在场的人都惊呆了,就这么短短的时间,他们画出的画都这么有张力,有个性,有创意。也许,方法对了,每一个孩子都是创作大师。
002用故事版创作故事,渗透对视觉化思维和故事思维的培养
讲故事是每个孩子都擅长的,但是讲一个好故事不是每个孩子都可以的,包括我们大人。很多本来可以是一个好故事,但是讲着讲着就变成了一个流水账,或者有头没尾的故事。
为什么会这样呢?在工作坊的用故事版创作故事环节,首先老师分享为什么我们讲不出一个好故事呢?主要是不懂故事思维,一个好故事,一定要有一个主角,整个故事围绕一个主角展开,主角是是谁?她遇到了什么问题或者苦难,她是如何解决这个问题或者困难的?最后的结局如何?这不就是我们说的起因经过发展高潮结局吗?通过降维的方式讲给学生,让学生知道讲故事的思路,培养孩子的故事思维。
故事有了,如何把故事表达出来呢?
通过引导孩子学习图解设计法(Diagram)和记录视觉笔记,帮助他们尝试将自己的想法用一种可视化的方式呈现出来,这是一种能够更高效捕捉、理解并梳理信息的方式。老师用有场景进行示范,启发孩子创作,很快一个一个非常棒的故事产生了。
根本就不需要在意会不会画画,只要一个圆圈,五条线,便可以最直白的方式来刻画一个人物肢体动作,加上环境,一个场景有出来。在这个环节的创作中,故事的每个场景建构,首先需要围绕讲故事的几个要点展开,讲述一个好故事。
003画火柴任,其实就是在梳理自己的记忆
一上课,老师借助前一天放学后同学们喂黑天鹅这件事,让孩子们现场创作诗《黑天鹅》。孩子们都兴奋起来了,有的孩子以为是开玩笑呢,满口胡说一些不着边际的话,也有的孩子不知道如何作诗,感觉这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
这时候,老师搬出了《鹅》这首诗,一句一句的解读,鹅鹅鹅,是诗人听到的鹅的叫声,曲项向天歌,鹅曲着脖子在叫,就像是对着天空唱歌……其实整首诗就是描述的是诗人看到的一个真实的生活场景,用非常简洁明了的文字描述出来。
那我们要创作《黑天鹅》,其实也是对它特征的描述,生活场景的捕捉。黑天鹅,这什么不会飞呢?它真的不会飞吗?当思考其本质的时候,也许就可以有更多的故事生成,就会有话可说了。通过这个片段其实就是想告诉孩子们要学会观察,要会观察,也要会思考。
接下来的行动会非常的有意思。老师要求学生们是那个人一个小组,去学校任意一个地方做动作拍9张图,这个动作要和场景相符。回来之后老师帮忙把孩子们的照片打印出来,然后每个孩子拿到了一个木头小人,把照片上的动作用木头小人模拟出来,最后根据木头人的动作画出这个动作和场景。
通过一步一步的抽象,从生物学角度的肢体形态捕捉到艺术类的绘画创作再到创意思维激发,火柴人是研究身体语言的最基本形态,一个圆圈,五条线,便可以最直白的方式来刻画一个人物肢体动作。
最后学生们的创作再次惊艳全场。
有没有一种中国漫画vs日本漫画的既视感。此时我也终于明白了那句真理“艺术源于生活”。
写在最后(出自卢老师)
如何处理自己和外在世界的关系是我们每个人最大的困惑。
对孩子而言,第一步就是是如何认识自己并建立一个自己的体系,这样,他们才能形成一个有形态的、确定的东西,以便在和别人交往时提供一个明确的依据:说清楚自己是谁,自己的确定性,自己和别人的相同、不同之处。
只有当这些都确定以后,自己的个人价值才能呈现。而当他们每个人的特征、个性出现的时候,世俗生活中的“名”和用途才能出现。我们做任何一件事情通常建立在一种安全感上,而安全感是建立在记忆梳理的基础上的。无论是写作文或是画火柴人,都是在梳理自己的记忆。
教育说到底,是告诉每个人什么是可能的。
这是《小小火柴人点亮无限思维》教会我的最深刻的课程背后的底层逻辑。还有更过的启发点,需要慢慢消化整理,期待后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