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定位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如果用赛跑来比喻职业发展,那么你的才能决定了你的助跑速度,而出生则暗自标定了你的速度上限。
不同阶级的职业选择是不可类比而论。首先,要清楚自己的定位,目前你是在图一的哪个阶级呢?
图一 职业阶级表
已实现资本自我繁衍家庭的大资产孩子,在兴趣和雄厚的物质基础的滋养下,创造性成果往往应时而生。例如图一伊万卡,雄厚的家庭背景及精英教育培养成就了现在的她。而对于其他普通家庭而言,那些小、中阶级的孩子呢呢?
图二 伊万卡和父亲
如果需要职业来保持社会阶级不滑落,最好的办法就是在上辈的领域继续深耕。在某一领域已有的资本积累,能给他们带来可观的输出加成。
可如果没有所谓“上辈领域”,他们就不得不新选择一个专业方向。
作为无产或小中产群众,专业如何选择才能使工作积累又反过来收益自身呢?
(二)选择
不讨论国际间内卷输出,假定国内用人需求是未缩减且稳定的,为保证一定就业率来维持社会稳定,学校的本科、硕博研究究生不断扩招,由此,国内各行业的内部竞争也越来越大。
其他发展中国家也面临同样境遇。例如图三所述,韩国医生针对扩招医学院等相关方案集体罢诊,希望通过该途径来保障在职医生的权益。
图三 韩国医生抗议潜在内卷
根据上面案例来看,同一个岗位,待就业人数人数增多,用人需求即便保持不变,有幸获取岗位的少数人,也避免不了降低薪酬福利,增加加班时间的结局。
由于社会环境差异,那些无法抵抗内卷的受众,应该如何选择专业呢?
专业与民众需求相关性越高,就业者越可能在这一背景下实现创业或者副业收入。
除此之外,积累的专业知识也能有益于家庭及自身。
例如医学,金融,健身健康管理等方向。后续有时间希望能共同探讨,在内卷环境下这几个行业对就业者的增益。
全思雨,理工技术宅。爱记录心绪。期待与君,读天下书,窗前一杯浊酒,灯下只顾言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