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提规则,可能有人觉得“太死板”,不懂变通,固执等词汇来形容遵循规则的人。说实在的职场、生活里的规则,说白了就是“大家默认的办事章法”,搞懂了、用对了,能少踩很多坑。
先说说为啥得守规则?
就拿职场举例,报销有报销的流程,你非要不贴发票、金额填错,财务肯定打回来让你重弄,这不耽误自己时间吗?团队有团队的分工,你偏要跳过直属领导直接找大老板汇报,不光领导不舒服,大老板也觉得你不懂事,还会招致你直接上次的反感,弄不好有被踢出局的风险,这些规则看着是“约束”,其实是为了让事更顺,减少财务及办事上的风险,有时看似麻烦,其实是规避别有用心的人钻空子,如在规则面前你硬要随心所欲,最后麻烦的还是自己,不仅耽搁时间,也给同事留下不好的印象。
就如我这次咨询提取公积金的事对方,要求打印最近 12 个月的还贷明细,我在没有给银行这边明确的情况下,银行给我打印还贷以来所有的,自己就想着包涵有最近 12 个月的,应该可以。
但为了确保万无一失的情况下,还是给公积金管理中心咨询确认了一下,对方就认最近 12 个月的,不是 12 个月的无法办理,最后,搞的我给银行说好话才重新开,对方也挺不乐意,因为对方还要申请用章,流程也麻烦,说实在也理解银行及公积金管理中心,因为毕竟人家是执行者按规则办事,因而,我们作为办事人应该尊重规则,提前了解流程及准备材料,这样,才会高效。但作为执行者,如果态度比较好,说话比较客气,更容易得到客户的认可。
但也不是啥规则都得死磕——得琢磨“规则背后的目的”。
比如公司规定“下班前交日报”,有的人心想“就走个形式”,随便写两句。但你想想,领导要日报,是想知道你今天干了啥、有没有卡壳。你认真写清楚“今天完成哪些事项,明天要弄哪些事项,可能需要哪些支持”,领导反而能及时帮你协调。这就是把规则用活了——不是应付流程,而是借规则让别人知道你的工作状态。
再说说怎么利用规则让自己少吃亏?
新到一个地方,先别急着“大展拳脚”,先看看大家都咋做的:开会是提前五分钟到,还是踩着点来?对接工作是发微信还是发邮件?这些“不成文的规则”,比白纸黑字的制度更重要。你照着来,至少不会让人觉得“这人不懂事”。
规则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关键是“别当第一个破坏规则还理直气壮的人”。
比如大家都默认“重要消息电话确认”,你偏要发个微信就完事,出了岔子怪谁?要是觉得某个规则确实不合理,也别硬刚,先按规则办着,找机会跟管事的人说“我发现这么做可能效率低,要不试试我之前验证过的方式?” 带着解决方案提建议,比光抱怨“这规则真闹心”管用多了。
说到底,规则这东西,就像马路上的红绿灯——你不遵守,可能一时快了,但容易撞车;你看懂了、顺着来,反而能稳稳当当往前走。咱们普通人,不管工作也好,生活也好,创业也好,做自媒体也好,不用琢磨怎么“破规则”,先把该守的守住,再把能借的借上,事儿就顺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