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暗涌》
【著】二湘
北京出版集团公司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2019年9月版
"一个人的一生从起点到终点,不过是在画圆,你一笔一笔,想把这个圆画得很圆。大多数的时候,你是画不拢这个圆的,等你历经艰辛封住了这个圆的时候,这个圆就成了一个零,一切都归了零,成了空。一次次的征途,不过是把这个圆画出来 ,然后眼睁睁看着它消失殆尽,踪迹全无,不断地开始,又不断地结束 。不甘心吗?再来,再画,再满,再一次的烟消云散。如此反复,永无止境。"
——二湘《暗涌》
二湘命运三步曲的第二本,行文逻辑跟《狂流》一样地严谨,但对人性深度的描写更为成熟,小说中埋藏的各种隐喻也是非常喜欢,《狂流》中的几个主角在这里还跑了几趟龙套。这是一个地理位置涉及了喀布尔、硅谷、上海、深圳、亚的斯亚贝巴等各大洲,但每换一个地方,犹如人生归零一般地重新开始。
“The carousel never stops turning.”《实习医生格蕾》中的这句话放在这里颇为合适。旋转木马永远不会停下来,你以为的结束其实是另一个开始,而在一个个新的开始中,慢慢感知到自己内心隐秘的角落。有些我们以为已经过去的事,却是在我们心里留下了深深的印迹,如果我们不解决这些印迹带来的困扰,会给我们以后的人生带来更多的麻烦。
- 01 -
小说从男主角贵林为逃避原先的生活到阿富汗喀布尔工作开始,回忆时不时以梦境带出来,慢慢发现了他的过去。贵林就是归零的谐音,暗示着主人公生活一次次地“重复”归零,重新开始。每个人读小说的感受是不同的,人生经历的不同也会影响情绪的发生。小说中男主角女儿的意外死亡及他和朋友亲人的战争经历,是印象最为深刻的两个点。
男主角贵林原本在硅谷创业,与同为康奈尔毕业的妻子翊欧育有一女月月,有天正好他要向潜在投资人做汇报,把原本要送去幼儿园的月月忘记在车内,等他发现的时候已经没有了呼吸。幸福的生活戛然而止,留下了深深的痛苦与夫妻的分道扬镳。
多年以后两人重逢之时,翊欧向贵林表达了歉意,当年对他态度太差,导致了他这么多年一直漂泊,还去了阿富汗这么危险的地方。这时脑海中出现了多年前看过的电影《海边的曼彻斯特》,同样是因为丈夫的疏忽导致孩子的死亡,两人在多年后的偶遇,妻子同样向丈夫表达了当年责怪他的歉意,双方都不想发生这样的事情,但因为太过惨烈,双方也都无法继续过下去,但也希望对方之后的生活能过得好。
多年前看这部电影的时候,不太明白为什么还要制造两人偶遇的场面,既然这么痛苦为什么还要再提这事。但在这本小说中又看到的了同样的情景,也许人在面对灾难之后会在心理留下深深的创伤,而创伤的愈合需要重新去面对这件事而不是去逃避。
电影中的男主角在创伤之后选择了消沉自己,就像一具行尸走肉地活在这个世界上,而小说中的男主角则选择了去喀布尔这样危险的地方工作,差点丢掉性命。换一个环境的确可以暂时地回避痛苦,但痛苦不会消失,贵林的痛苦一直在他的梦境中出现,月月的影子也一直出现在他的生活中。
没经历过如此痛苦事件的人也没有资格去指导当事人的生活,只是同样的情节再次出现,引人思考。在大悲过后,继续活下去就已经是足够得勇敢,还能有意识不去回避的人是足够坚强。在这点上,两位分别在电影和小说中出现的女性,令人佩服。可能是在现实生活中,一些人在经历重大挫折之后就放弃了自己,所以在虚拟世界中给我们塑造了勇敢和坚强的形象。
- 02 -
小说中更为残酷的创伤是战争的留下的,贵林在喀布尔工作时差点被人肉炸弹消灭,如果不是华勇及时推开他,也就没有后面的故事了。但这位越南华裔美籍士兵,最后却因为严重的PTSD而死亡。华勇和贵林一起躺在医院时说出了他的经历,作为难民先坐船偷渡到马来西亚的难民营,再从这里去美国。
不管是在难民船上还是在难民营,都是九死一生的经历,生存下来是首要目标,因此易激发人性中残忍一面。华勇成为驻外军人之后,却看到了比难民营更为残酷的画面,战争的疯狂和平民的死亡,都严重刺激到他的神经。
贵林在最后发现了父亲易暴怒的原因也是因为曾经在战场的经历,顿时理解了父亲。虽然他本人没有直接面对战争,但曾在阿富汗工作的经历以及身边亲人朋友的经历,让他意识到从战场归来的心灵,已是千疮百孔。
由此想到了一个公众号“真实战争故事”,博主不想让因战争而去逝的人就这么被遗记,记录了一个个与战争有关的故事,真实的人物经历让人触目惊心。没有一个是圆满的故事,都是各种悲欢离合,或者说直接点非常残酷,战争把人性中的恶无限放大了。
这个号的文章都很精彩,几乎每篇都有令人落泪的地方。可惜阅读量不高,也许战争是一个大家都想回避的话题,不忍心看到那些特别悲剧的人生。但至少博主把很多为国牺牲的无名战士的故事讲了出来,记录下来留给后人。
- 03 -
发生在男主角贵林身上的故事,可以说是他自我救赎之旅。从小对本我的压制导致最后他心灵上的创伤,而他勇于直视内心之后,也就慢慢从恐惧症中走出来。我们每个人多少都会在小说中看到自己的影子,生活很难,但我们又要过好我们的生活。
回看小说的封面,突然发现这幅画可以看成是两张脸,而之前一直看到的是一张脸。可见,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心境不同的时刻,人在面对同一样事物的时候,会有不同的感受。
在偶然翻看封底内页的时候,发现策划编辑的名字,看着特别眼熟。一查发现原来是多年前写《藏在书包里的玫瑰》的张引墨,这是一本关注青少年心灵健康的书。关注心灵成长,也是小说的主题之一,感觉真是特别巧。
就如看《狂流》的感受一样,《暗涌》的故事也看到了很多自己。纵使人生经历有限,但只要看的时候有所触动,花的阅读时间就值得。就好像多年前看《海边的曼彻斯特》不懂为什么这么阴郁的电影能得奖,但其中夫妻再次相遇的场面印象极为深刻,看完《暗涌》之后,明白了电影对人性的把握与呈现,也许有过类似经历的人会理解得更为深刻。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