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斗笔争锋
下面录几则武侠宗师斗笔争锋的掌故,拾人齿间牙慧菜叶,附会成章,但不敷衍。
温瑞安八十代因故离开台湾,香港安生,坐拥八千册兵马,勤力码字时的事迹,是时《四大名捕》正风起云涌,暗香袭人。
由于温瑞安巨侠既厚爱喧嚣的繁华都市,也钟情于清净的室外桃园,作品里常有累赘的风景描摹。当时温巨侠与金庸先生交集甚好,手头可能还有书在他那里出。在金大侠的游艇上,金庸规劝温瑞安说道:
“写风景不必只写风景,可以写书中人物所见的风景,在情节里引入,这样会自然一些。”
温巨侠说这是在指出他“神州奇侠”里不自然的地方。轻描淡写一句话,对于今日写文的人而言,依然没有过期,同样受用;所谓高手“杀人不见血”也。
金先生画龙点睛,言简意赅,一语说中要害;亦如所撰“兰花拂穴手”,纤纤玉指轻拂,云淡风轻中,取人性命蓦然不见。
情节里贯通书中人物所见的风景,才自然,自然而然是大自然,真自然;原来最美的风景在风景之外,有懂风景的人,可意会成为人文胜迹。
温大“侠少”里的主角叫关贫贱,暗示其贫寒出身,自卑但自强不息。金庸笑着说:
“穷人家的孩子反而不叫贫贱。”
这应了曹雪芹的那句:“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金庸太厉害不能招架,不愧一代宗师,是不是在转弯抹角自夸已“世事洞明,人情练达”,所以小说做得那样好?人家有这个吃饭本事,活该。
还有在一次会晤中,金庸在听涛馆把温瑞安的书稿《结局》交回时对温巨侠表示:
最好能改一下,但如果不改,明报也会用。
言辞恳切,没有咄咄逼人,没有咄咄逼人,是前辈对温巨侠偏爱有加,扶持后生小子。温大离开的时候,碰巧把稿子落在餐厅,侍者追还稿件;金庸马上替温瑞安付给侍者小费。微末细节,虽不足道,但金先生老一辈的儒侠风范历历如在眼前,启迪晚学。
温大客气地说:这是《结局》的第一笔“稿酬”。其中饱含的勉励对逆境中寓居异乡的游子不是杯水车薪,是雪中送炭,寸草寸晖。
拿到书稿的温瑞安上了车,开车的是倪匡。倪匡听后说:“作品要有自己的风格,不一定要改。”原来他是和温大一样怕改动自己的作品,倪匡写得快,最快每天上万字,要改恐怕也无从改起。
这样,改就不如不改,要稳妥得多,初心岂不更好,那怕是不经世事的“少作”,青涩惜有青涩味,味道。
金庸有此还说,温瑞安小说里的人物太多,且死得太快,阅者才刚刚对那人挂在心上,但书里已经结束了性命。温大表示同意并决心下不为例,认为都是龙哭千里的年少,戾气太重所致。年纪大了,就越来越向往平和安定。
他不能免俗。
温瑞安巨侠很个性,小说《结局》最终没改,也没再交回《明报》。他有自己的看法:错不一定是不对,坏也未必是不好。
他是个原则性极强的人,所以小说写得那样好看,有味,还推陈出新,年纪轻轻就忝列武侠四大宗师之列。这离不开前辈们的呵护抬爱,还有自身的天赋异禀不懈追求。穷人家的孩子嘛,需自强不息,眼前不算,要看到头;不能被区区名字就盖棺论定了。
《结局》看来最后没有结局。
没有结局何尝不是最好的安顿。
图文 / 康巴汉子
▶ 生怕搞忘来时的路,记得问他☝——唐明渡,谢谢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