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特殊的长假,拘于家中时,70、80、90的中年人们不单要照看好自己各种不安份的心,带好不省心的娃娃们,还有一个挑战就是,要与自己的长辈父母们相处好。
你与父母有多久没有好好在一起了?
为何说是挑战,请你先思考一个问题,你们有多久没与你的父母这样在一个屋檐下高质量近距离的相处了?
即便你说你不是候鸟型的儿女,长年出门在外,你是常年在家的窝边孩,那以往日复一日,也应该是朝出夕归。或是,即便来个长假,基本也不会安心地呆在家,会有各种行程、日程、局来排满,与父母们的亲密接触并不多。是不是从踏入社会以后,就来没有过个这种时光。
当你遇上“愤老”怎么办?
所以,这次长假,给了你一次承欢膝下的机会。
然而,这时你发现,尽孝不真不是件容易的事。在挨过了与父母久别重逢热恋的三四天后,就开始了各种格格不入。甚至乎,都不能好好的聊天。
当下全民战“疫”中,各种渠道的消息铺天盖地。你看到的是众志成城支援武汉,为武汉加油,他却看到的是响应太慢,有人不作为;当你看到的是人人献出一份爱心与支持,他却关注有人口罩,白菜卖了多贵发难世财。要么不作为,要么不给力,好的理所当然淡化,坏的就是世界不好了。看到老辈们这么消极的看世态,看人性,条件反射的与他们发起了辩论。最终不欢而散。
事后想来又有些后悔,好好呆在家中,却让父母不舒心,不管理论的是什么,小辈们总是不该犯上的。
长辈们喜欢抱怨、消极看世,深究起来是有其原因。
第一个原因是因为自我价值感缺失。辛苦努力了几十年,苦日子熬过去以后,退休后觉得空虚了,自我的价值感渐渐退现,所以才会从评古论今中来发表言论看法,用以刷一刷自己的存在感。老人们经验丰富,也注重自己的经验,希望子女接受自己的经验,对由此引发的矛盾会感到不理解,从而喋喋不休,爱发牢骚。
作为晚辈们,用心听,理解听,好的听进去,觉得不好的,不必直言反驳,就当陪着聊天。更多的是可以低姿态,诚恳多去请
教老人一些问题上,听听他们讲他们的故事和道理,让他们感觉被尊重,被肯定。
第二个原因是因为不安全感。苦日子过来的人,到了老年,身体的各个系统和器官逐渐发生器质性和机能性变化,或大或小的可能患各种疾病,所以他们很担心自己的健康和未来,对身体功能的变化、外界的变化都更加敏感,在经济上,未知的疾病和生活挑战可能事英来的负担也有担忧。
活在不安全感里,就会更加的敏感。小辈们要理解老人的敏感与恐惧,多为他们的身心健康上提供物质和精神上的支持与保障。良好的亲情关系是老人们的精神寄托,常回家看看,多陪伴是最好的方法。
第三个原因是不适应。网络信息时代变化太快,原本身体就跟不上大脑,现在大脑又跟不上信息节奏。已经几十年的惯性,对新时代的不适应性,既抵触又猎奇,于是喜欢上关注消极信息报道,渐渐地会忽视生活美好、阳光的一面,只看到事物坏的方向,形成了恶性循环,对社会的信心缺失,进入思维怪圈,降低了幸福的感知力和幸福感本身。
父母们发给小辈们的各种奇葩养生和耸人听闻的注意事项你基本都会静默置知吧。其中他们转发的是爱与关心。如果某次他们发来的内容是你认知范围内认为正向的,应该及时地给他们回复肯定和反馈。适时你也推送一些正向一点的公众大号和资讯。让他身边多些正面的消息。多带父母去看看世界,多去参加一些有益你老年活动,如老年大学,短途徒步等,少宅在家成为电视控、手机控。
老人、老人,就是那个不萌还作的小孩,家有一老,如有一宝。趁时光仍在,曾经你陪我长大,让我陪你到老,走心的那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