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文帝刘恒自小就和母亲薄姬在后宫备受其他宗室成员的冷落和排挤。他的父亲也未对刘恒寄以厚望,何况他只是第四个儿子,于是他被派去治理代国—一个靠近边境的荒芜之地。
但是,就当他刚刚在代国站稳脚跟时,从宫廷传来一道诏书,上面清楚地说明了吕氏乱政的时代即将结束,而宫中需要一个新的皇帝,试问刘恒是否敢担当这个重任。他完全可以继续留在代国无视宫廷纷争。但面对挑战,刘恒选择了放手一搏。
他刚刚即位时,首先想到的是设法削弱诸侯势力,平定当时诸侯对朝廷的反叛。那时大汉朝外有匈奴,内有诸侯叛乱和互相攻伐,每天都有人被杀,战火连绵。诸侯中最大的忧患是吴国,吴国面朝大海,背靠铜山,他们引海水煮盐,采铜山铸钱,势力极大。而且刘恒的太子刘彻因为一盘棋的事杀了吴国太子,得罪了吴国,此时刘恒明白国家经济实力薄弱,无法与吴国抗衡,因此采取了防守的策略,无力与其抗衡。但刘恒知道比起诸侯间的攻伐,百姓的民生更需要恢复和救助。
汉文帝刘恒为了恢复经济,不再理会诸侯的争斗,全力发展经济。汉文帝下令推行轻徭薄赋,意在尽力减少税费和徭役。汉文帝无为而治的治国理念也得以继续推行和发展。同时,汉文帝也废除了禁酒令,成为当时的风尚。同时修建了粮仓储存粮食以备在大灾之年救济百姓。天下百姓也因此富足起来,而这只是仁政的第一步。
仁政的第二步是体现在法律上。汉文帝曾接到来自齐国一个小姑娘的控诉,写到她父亲是一位名医,因为渎职而入狱,小姑娘对父亲将要受到肉刑非常害怕。肉刑是对人的肉体摧残,凡是经历过肉刑的人都会残废,缺胳膊少腿的,除了丧失劳动能力外,更是丧失尊严与耻辱,容许肉刑的存在无法收取民心。因此,汉文帝废除了沿袭自秦代的肉刑,替换成了剃发、足枷、杖责三种不会致残的轻微刑罚,这就是仁政。
或许汉文帝刘恒没有做出惊天动地的大事,但因为他更注重细节,所以是一代伟大的君主。而他施行的仁政,也为后来汉景帝平定诸侯打好了基础。
汉文帝的儿子汉景帝又做了些什么?以后有机会再讲。